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嫋嫋的意思、嫋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嫋嫋的解釋

亦作“嬝嬝”。1.輕盈纖美貌。 晉 左思 《吳都賦》:“藹藹翠幄,嫋嫋素6*女。”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辭》之二:“纖腰嫋嫋不任衣,嬌态獨立特為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兒,右持鼗鼓,嬝嬝來。”

2.搖曳貌;飄動貌。《玉台新詠·古樂府<皚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魚尾何蓰蓰。” 南朝 宋 鮑照 《在江陵歎年傷老》詩:“翾翾燕弄風,嫋嫋柳垂道。” 唐 李白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詩:“夫子如何涉江路,雲帆嫋嫋 金陵 去。” 宋 辛棄疾 《朝中措》詞:“籃輿嫋嫋破重岡,玉笛兩紅粧。”

3.吹拂貌。《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唐 劉長卿 《石梁湖有寄》詩:“瀟瀟清秋暮,嫋嫋涼風發。” 宋 蘇轼 《海棠》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 明 單本 《蕉帕記·尋春》:“聽幾派笙歌送,渺渺湖山嫋嫋風。”

4.缭繞貌。 宋 蘇轼 《浣溪沙》詞:“霧帳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 元 龍輔 《龍輔女紅馀志》卷上:“行處皆有光,亦不類闇夜,每至一處,煙嬝嬝繞惡少年頸。” 燕谷老人 《續孽海花》第四三回:“口中鼻中,如白雲出山,嫋嫋不絶。” ********* 《劍匣》:“那爐上注着嬝嬝的篆煙。”

5.形容香氣散發。 宋 蘇轼 《贈杜介》詩:“松風吹菵露,翠濕香嫋嫋。” 明 周履靖 《錦箋記·醉春》:“羅衣慣惹春風,暗覺花香嬝嬝。”

6.悠揚婉轉。 唐 張說 《東都酺宴詩五》:“入雲歌嫋嫋,向日妓叢叢。” 宋 蘇轼 《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絶如縷。” 清 洪昇 《長生殿·偷曲》:“隻聽得玉河流水韻幽清,猶似《霓裳》嫋嫋聲。” 秦牧 《花城·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銀光閃閃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餘音嬝嬝的洞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嫋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嫋嫋”是一個形容詞,通常用來形容輕柔、柔美、搖曳生姿的形态或意境。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嫋嫋”可寫作“袅袅”(異體字關系),本義指物體輕盈飄動的樣子。例如:

2.文學意境

在文學作品中,“嫋嫋”常被用于營造柔美、婉約的意境:

3.引申用法

4.常見搭配

5.異體字與讀音

“嫋嫋”通過視覺、聽覺的細膩描寫,傳遞出一種柔和、悠遠的意境,常見于詩詞和抒情散文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選擇與場景相符的搭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嫋嫋》的意思

《嫋嫋》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來描述某物或某人動作輕盈、柔美、飄逸的樣子。它可以用來形容風、花、舞蹈等美麗的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女子行動或舉止的優雅和娴靜。

《嫋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嫋嫋》的拆分部首是女。它的總共有16個筆畫。

《嫋嫋》的來源和繁體

《嫋嫋》是一個古代漢字,可以追溯到楚漢之際。它是從“繾綣(qiān quǎn)”演變而來,原本的意思是指絲線糾纏,後來引申為形容絲線纖細曲折交錯的樣子。在繁體字中,《嫋嫋》的寫法是「嫋嫋」。

古時候《嫋嫋》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是以篆書形式存在的。《嫋嫋》的古代寫法為「嫋嫋」,其形狀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

《嫋嫋》的例句

1. 花影婆娑,微風吹拂,花瓣嫋嫋地飄落在湖面上。

2. 舞者身姿婀娜,手腕柔韌,舞步嫋嫋地在舞台上展開。

《嫋嫋》的組詞

組詞示例:嫋嫋腰肢、嫋嫋舞姿、嫋嫋身影、嫋嫋風姿。

《嫋嫋》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柔美、曼妙、輕盈、婀娜。

反義詞:沉重、粗魯、狂放、粗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