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凡事沒有始終平直而不遇險阻的,沒有始終往前而不遇反複的。《易·泰》:“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孔穎達 疏:“是初始平者,必将有險陂也;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復也。無有平而不陂,無有往而不復者。”《洪秀全演義》第十回:“弟已為足下起得一課,乃《泰》之三爻:‘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足下盡可無事。”
“無平不陂,無往不複”出自《周易·泰卦》九三爻辭,是中國古代哲學中體現辯證思想的重要表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原文出處
源自《周易·泰卦》爻辭:“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複,艱貞無咎。”
直譯
沒有永遠平坦而不遇斜坡的路,也沒有一直前進而不返回的情況。
如需進一步了解《周易》原文或相關案例,可參考等來源。
詞語解釋:
《無平不陂,無往不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不需要修整的平地,沒有不需要回複的事情。表示沒有完美的事物,沒有不需要關注和維護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無):部首為無,筆畫為1。
平(ping):部首為幹,筆畫為5。
不(bu):部首為一,筆畫為4。
陂(bei):部首為阜,筆畫為9。
往(wang):部首為彳,筆畫為6。
複(fu):部首為複,筆畫為4。
來源:
《無平不陂,無往不複》的出處不詳。
繁體:
無平不陂,無往不複
古時候漢字寫法: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例句:
家裡的事情無平不陂,需要我們常常去整理和改進。
生活中的問題無往不複,我們需要時常處理并找到解決方法。
組詞:
無窮無盡、無憂無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近義詞:
事事要備、事事必複
反義詞:
無慮有餘、無難事、一蹶不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