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激的意思、矯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激的解釋

(1).猶詭激。奇異偏激,違逆常情。《後漢書·第五倫傳論》:“君子侈不僭上,儉不偪下,豈尊臨千裡而與牧圉等庸乎?詎非矯激,則未可以中和言也。” 宋 蘇轼 《應制舉上兩制書》:“ 東漢 之衰也,時人莫不矯激而奮厲,故賢不肖不相容,以至於亂。”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或取深山窮谷以為家,指泉石風月以為友,是豈迂僻矯激不近于人情?” 清 趙翼 《讀史》詩之八:“衰世尚名義,作事多矯激。”

(2).指詩文風格特異而激切。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元和 以後,歌行則學流蕩於 張籍 ,詩章則學矯激於 孟郊 。” 宋 梅堯臣 《依韻奉和永叔感興》:“每聞諫諍辭,苦意多矯激。” ********* 《青春》:“ 拜輪 此言,固甚矯激,且寓風刺之旨。”

(3).激勵。 唐 韋臯 《鹦鹉舍利塔記》:“因可以矯激流俗,端嚴梵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矯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o jī,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奇異偏激,違逆常情
    指言行或思想過于極端、不合常規,帶有刻意标新立異的特點。例如《後漢書》中提到“詎非矯激,則未可以中和言也”,強調其與中庸之道的對立。

  2. 詩文風格特異而激切
    用于形容文學作品的風格獨特且情感激烈。如唐代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評價孟郊的詩“學矯激于孟郊”,體現其文風的尖銳與激越。

  3. 激勵
    作動詞時表示對某種風氣的鼓舞或激發。例如唐代韋臯在《鹦鹉舍利塔記》中提到“矯激流俗”,即通過特定行為引導世俗風尚。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三、出處與例證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避免單一釋義的片面性。如需更完整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矯激

矯激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矯正、糾正錯誤或喚起激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矯字的部首為矢(shǐ),激字的部首為水(shuǐ)。矯字共有11畫,激字共有16畫。

來源:矯激這個詞可能源自經典著作《論語》,其中有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該句傳達了矯正錯誤、不斷改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意思。根據這個背景,矯激一詞擴展了筆畫和含義,形容矯正錯誤觀念,激起積極的思考和行動。

繁體寫法:矯激的繁體寫法為矯激。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繁體字中,矯激可以寫作矯劼、糾激。

例句:

1. 他通過努力學習,不斷矯激自己的知識水平。

2. 運動員在比賽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熱身動作,以矯激身體狀态。

3. 這部電影挑戰觀衆的思維,試圖矯激他們的審美觀念。

常見組詞:

1. 矯正:意為糾正錯誤,使回歸正确的狀态。

2. 激情:指内心的強烈感情,通常指積極的情感。

近義詞:

1. 糾正:意為了解錯誤并進行改正。

2. 振奮:指激勵或喚起人的積極情感和精神狀态。

反義詞:

1. 荒廢:指忽略、浪費或不利用某物或時間,與矯激相反。

2. 迷惑:指困惑、糊塗或不明白,與矯激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