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敲擊銅而發出的聲響。引申指洪亮的聲音。 唐 李賀 《馬詩》之四:“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王琦 彙解:“銅聲,謂馬骨堅勁,有如銅鐵,故其聲亦帶銅聲也。” 元 馮獎翁 《金馬門賦》:“敲銅聲於駿骨,撼削鐵於霜蹄。”
(2).比喻遒勁的筆力。 明 徐渭 《女狀元》第四出:“誰似你銅聲欵識,鐵屈珊瑚,幾撇斜披薤。”
“銅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敲擊銅發出的聲響,引申為洪亮的聲音
原指敲擊銅器時産生的聲音,後常用來形容聲音的洪亮或清脆。例如唐代李賀在《馬詩》中寫道:“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此處以“銅聲”比喻馬骨堅勁如銅鐵,敲擊時發出铿锵之聲。
比喻遒勁的筆力
在文學或書法中,“銅聲”被用來形容筆觸剛健有力。如明代徐渭的《女狀元》中提到:“誰似你銅聲款識,鐵屈珊瑚”,借“銅聲”贊頌筆力的雄渾。
“銅聲”的比喻意義源于銅材質堅硬、聲音清越的特性,因此常與“剛勁”“清朗”等意象關聯。現代語境中雖較少使用,但在古典詩詞和藝術評論中仍具表現力。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古籍注釋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銅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銅鑄樂器發出的聲音。它引申為指音樂聲、鐘鼓聲等。
《銅聲》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金”和“口”。其中,“金”是上部部首,表示金屬;“口”是下部部首,表示口。總筆畫數為12畫。
《銅聲》最早見于東漢時期的《漢書·藝文志》。這個成語本意指銅器奏樂所發出的聲音,後來引申為指各種樂器的聲音。
《銅聲》的繁體字為「銅聲」。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銅字的形狀稍有差異。比如,西漢時期的銅字寫作「銅」,其形狀與現代的「銅」字略有不同。
1.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乘着銅聲的翅膀,向着夢想的彼岸飛翔。
2. 他的琴聲如同銅聲,铿锵有力,令人陶醉其中。
銅錢、銅币、銅礦、銅像、銅器、銅鑼、銅鼓、銅管、銅鏡、銅獎
音韻、音響、聲音、樂音
寂靜、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