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殊方絕域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極其遙遠、人迹罕至或與中原文化隔絕的邊遠地區。以下從詞典釋義與語用角度分層解析:
“殊方”
指不同的地域、異域。《漢語大詞典》釋“殊方”為“不同的方向、地域;異域”。班固《西都賦》有“逾昆侖,越巨海,殊方異類,至于三萬裡”之句,強調地理與文化的差異性。
“絕域”
指與外界隔絕的極遠之地。《現代漢語詞典》明确标注“絕域”為“極其遙遠的地方,多指國外”。其“絕”字凸顯交通閉塞、信息隔絕的狀态,如《漢書·武帝紀》載“西域絕域,隔絕異國”。
複合詞義
兩詞疊加後,強調空間與文化雙重疏離:既指地理位置的極端偏遠,亦隱含與主流文化圈隔離的陌生感。如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描述“殊方絕域,言語不通,風俗迥異”。
該詞定型于漢代文獻,多見于史書與地理著作:
當代使用多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 20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14.
葛劍雄. 《中國曆代疆域的變遷》. 商務印書館, 1997.
範晔.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 中華書局, 1965.
班固. 《漢書·地理志》. 中華書局, 1962.
杜佑. 《通典·州郡典》. 中華書局, 1988.
榮新江. 《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
王明珂. 《華夏邊緣:曆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
“殊方絕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ū fāng jué yù,其基本含義是指極遠或極其偏僻的地方,強調地理位置的遙遠與隔絕感。
詞義構成
出處與用法
近義詞與示例
該成語通過“殊方”與“絕域”的疊加,強化了地理位置的極端性,常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表達對遙遠未知之地的想象或描述。
八桂版次徧手錢策世産母痨攙襲澄輝逞學崇茂串瓦道略倒用字大樹杜德機仿模風門改革者膏鉛勾三搭四規摩骨碎補紅木诙谑混沌魍魉椒室解駮進幸揪睬濟育老婢子老有所終晾花信粒間李師師旅雁俛就名心魔法殁命内令牛筋抛鄉離井蓬檐齊衡耆俊穑地樹幹殊塗同會悚立松皮脯頽肩推藉王铎威震問官答花文帖飨辭險妝稀淡心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