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卦者的意思、卦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卦者的解釋

古代在占卦時畫錄卦爻的官員。《儀禮·士冠禮》:“筮人許諾,右還,即席,坐西面,卦者在左。” 鄭玄 注:“卦者,有司主畫地識爻者。”《儀禮·少牢饋食禮》:“卦者在左坐。” 鄭玄 注:“卦者,史之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卦者”是古代占卜活動中的特定角色,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在占卦時負責記錄卦象、畫錄卦爻的官員。這類人員通常隸屬于史官或禮儀機構,協助完成占卜流程。

  2. 字義分解

    • 卦(guà):指八卦,中國古代用于占卜的八種符號,象征自然現象(如天、地、雷、風等),相傳由伏羲氏創立。
    • 者(zhě):助詞,表示從事某類活動的人,例如“作者”“學者”中的用法,此處特指與占卦相關的人員。
  3. 曆史文獻記載
    據《儀禮》記載,卦者在占卜儀式中位于筮人(主蔔者)左側,負責用工具在地面畫出卦爻符號。例如《士冠禮》提到:“卦者在左坐”,鄭玄注釋其為“主畫地識爻者”。

  4. 職能與地位
    卦者屬于“史”類官職,需通曉《周易》卦象,具備記錄和解讀能力,是古代禮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輔助角色。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或具體占卜流程,可參考《儀禮》原文及漢代鄭玄的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卦者意思

《卦者》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解蔔問卦的人。卦者一詞常用于古代的占卜文化中,指的是擅長解讀《易經》中的卦象和爻辭,能夠預測吉兇禍福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卦者》一詞的拆分部首是蔔(bǔ)和者(zhě),其中蔔是“卦者”的主要部首。根據《康熙字典》,蔔部字的總筆畫數為2,而者部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和繁體

《卦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蔔筮文化,也與《易經》的發展有關。在古代,卦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被認為能夠與神靈溝通,預言未來。繁體字中将蔔寫作蔔,将者寫作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蔔部字曾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如蔔、蒲、葡等。而者部的寫法也有所變化,包括脂、藥、耆等。隨着字形演變和規範化的發展,蔔和者逐漸固定下來,成為《卦者》一詞的标準寫法。

例句

1. 他是一位卦者,能夠解讀《易經》,得出準确的預測結果。

2. 在古代,卦者被視為神秘的存在,人們常常尋求他們的幫助來預測未來。

組詞

卦象、蔔筮、爻辭、預測、神秘、存在

近義詞

占卜家、蔔者、批卦師、預言者

反義詞

非卦者、科學家、理性主義者、懷疑論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