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ise sb. or explain sth. by using one’s own experience as an example] 佛教指佛現出各種身形向人講說佛法。現比喻以自己親身經曆說明道理,勸導别人
亦于十方界中現身說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1).原謂佛、菩薩顯示種種化身宣說佛法。《楞嚴經》卷六:“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説法,令其成就。”《景德傳燈錄·釋迦牟尼佛》:“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説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八:“﹝ 徐靈胎 ﹞度曲贈我雲:‘端的是菩薩重來,現身説法,度盡凡夫。’”
(2).比喻用自己的經曆為例證,對人進行講解或勸導。《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如今現身説法,就拿我講,兩個指頭就輕輕兒的給你提進來了。” 茅盾 《<清明前後>序》:“這算是開場白。以後。就讓登場的人物自己來現身說法。”
“現身說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佛教起源
該詞最初為佛教用語,指佛或菩薩根據衆生不同的因緣,化現出各種身形來講解佛法。例如《愣嚴經》提到“現其身而為說法”,《景德傳燈錄》中也有“十方界中現身說法”的記載。
現代引申義
現多比喻以親身經曆和體驗為例,向他人說明道理或勸導他人。例如通過自身戒煙、戒毒的經曆來警示他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4、12)。
現身說法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形容某人親口述說自己的經曆或想法,通常是為了讓人了解真相或表達真實的态度。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現身和說法。
現身的部首是現,它表示時間、存在或現實。它的筆畫數是5畫。說法的部首是言,表示語言、說話或表達。它的筆畫數是7畫。
成語“現身說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外篇·馬蹄》一文中。“馬蹄”講述了一群馬在一片沼澤地裡遊泳玩耍,馬一直以為自己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後來一匹馬踩到了泥巴,才意識到自己原來隻是在泥潭中活動,并說出了“現身說法”。這個故事中的“現身說法”就是指改變了原本錯誤的看法,直接面對現實。
在繁體字中,“現身說法”可以寫作「現身說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例如“現”字在今文中的左邊豎劃是右豎,古文中的左豎是有點點。而“言”字則和現代字形相似。
例句:
1. 他終于現身說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2. 這個政治家在電視演講中現身說法,表示要為人民努力工作。
3. 這位演員沒有回避自己的過去,毫不掩飾地現身說法,獲得了觀衆的認可。
組詞:現實、現象、現狀、說理、說服、說教。
近義詞:坦白、直言、坦率、自述。
反義詞:掩飾、遮掩、隱瞞、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