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民。《後漢書·延笃傳》:“其政用寬仁,憂恤民黎。”《周書·赫連達傳》:“遠近民黎,多受制於賊。”
“民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進行詳細解釋:
民黎指“黎民”,即百姓、民衆,屬于同義複詞結構。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泛指普通民衆或社會底層群體。
古代典籍中的使用
近現代用例
現代語境中,“民黎”較少使用,但在特定場合(如地方志、文學創作)中仍可見到。例如,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村民黎亞武家族曾捐贈文物,文中提到“村民黎亞武”的表述,但此類用法較為罕見。
“民黎”是古漢語中表示百姓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黎民”一緻,多用于曆史或文學領域。
《民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它表示人民、百姓的意思。
《民黎》的部首是“黾”和“黑”,其中“黾”表示的是黾蟲,黑表示的是黑色。它的總筆畫數為17。
《民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金文和甲骨文。在古代,人們用象形字來記錄日常事物,而《民黎》就是這樣一個代表人民的象形字。
《民黎》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黎」。
古代的《民黎》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是由象征人的“亻”和本義為日落的“曷”組成,表示日落後人們歸家,即百姓的意思。
1. 《民黎》是國家的根本。
2. 權力應當服務于《民黎》。
民族、黎明、黎族、黎巴嫩。
百姓、庶民、衆人。
貴族、統治者、上流社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