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高尚其志。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爰及冠帶,馮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宋 範仲淹 《唐異詩序》:“大雅君子,當抗心於三代。” 明 陳子龍 《嘉靖五子》詩:“取材既宏麗,抗心乃淵特。” 清 譚獻 《<明詩錄>序》:“夫尚論作者,蔑不抗心 有唐 ,折衷 杜甫 。”
“抗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指堅定心志,保持高尚的品德追求,包含兩層核心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抗心”常被引申為抵禦物欲誘惑、保持初心的象征,與“修身養性”的傳統文化理念一脈相承。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成語演變,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抗心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抗和心。抗的偏旁部首是扌(手部),心的偏旁部首是忄(心部)。抗的四筆畫可以分解為立刀二,心的四筆畫可以分解為豎點一勾一。
抗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時候寫法中,抗心字形有一些變化,其中較為常見的是「抗」字的舊字形,它的左半部分與「工」字相同,右半部分是「亢」字的舊字形。
在繁體字中,抗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1. 他以堅定的信念抗心,克服了種種困難。
2. 她的毅力和抗心精神讓她成功地面對挑戰。
抗心可以和其他字組合成各種詞語,例如:
1. 抗争
2. 抗議
3. 抗壓
4. 抗病
5. 抗敵
近義詞:抗拒、抵抗、反抗
反義詞:順從、屈服、投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