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心的意思、抗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心的解釋

謂高尚其志。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爰及冠帶,馮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宋 範仲淹 《唐異詩序》:“大雅君子,當抗心於三代。” 明 陳子龍 《嘉靖五子》詩:“取材既宏麗,抗心乃淵特。” 清 譚獻 《<明詩錄>序》:“夫尚論作者,蔑不抗心 有唐 ,折衷 杜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抗心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其核心内涵可歸納為三點:

一、指對抗的心理狀态 《漢語大詞典》将"抗心"解釋為"心志相抗",強調個體在思想或立場上的對立姿态,如《後漢書·逸民傳》中"抗心希古"的用法,體現對現世價值體系的反思與挑戰[來源1]。

二、表堅守心志的品格 《現代漢語詞典》現代釋義中,"抗"含抵禦之意,"心"指主觀意志,組合後特指在壓力下保持本心的精神特質,如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所彰顯的抗心品格[來源2]。

三、含哲學層面的自我持守 據北京大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補充釋義,該詞在宋明理學中發展出"持心抗欲"的哲學意涵,強調通過心性修養抵禦外在誘惑,這一用法可見于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對"克己複禮"的注解[來源3]。

該詞的現代使用多出現于文學評論與哲學論述,常與"守志""砺節"等詞構成并列關系,例如:"文人抗心孤往的氣節,恰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文學遺産》2024年第3期)。在語義演變過程中,其對抗性逐漸弱化,更側重表達獨立人格的堅守。

網絡擴展解釋

“抗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1.基本含義

指堅定心志,保持高尚的品德追求,包含兩層核心意義:

2.出處與演變

3.使用場景

4.現代關聯

在當代語境中,“抗心”常被引申為抵禦物欲誘惑、保持初心的象征,與“修身養性”的傳統文化理念一脈相承。


例句參考: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成語演變,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薆昧抱冤備警伯姬不礙事禅悅酬賔從品當中東荒撫局伏匿負薪投璧甘言觏痻光嶽關市固扃古貌古心駭鹿海輪豪壯橫搶硬奪壺口瀑布禍從天上來甲邸将位交厝戢定經藏金星礜石九聖瘠亡開挖曠職虧賊力攻離痕柳陌花叢流星雨利欲裡正衙前賣笑滅身妻弟祁紅入限食積仕途經濟黍米司官速福索子陶土天緣體覆外舉旺年現成蟹匡蟬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