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臣的意思、二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臣的解釋

(1).指 春秋 楚 亂臣 費無極 與 鄢将師 。《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四族放而 唐 劭,二臣誅而 楚 寧。” 劉孝标 注:“二臣, 費無極 與 鄢将師 也。”

(2).指 黃帝 臣 風後 與 力牧 。 唐玄宗 《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東堂賜詩》:“ 赤帝 收三傑, 黃軒 舉二臣。” 沉德潛 注:“二臣, 風後 力牧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臣"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評價色彩的專有名詞,在中國古代文獻及現代辭書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本義解析 指在朝代更疊中先後效忠于兩個不同政權的臣子。該詞最早見于《宋史》,特指宋朝官員在宋元政權交替中歸附元朝的行為,後演變為對政治立場反複者的統稱。《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在前一朝代做過官,投降後一朝代後又做官的人"(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二、曆史語境演變

  1. 忠義評判标準:明清時期形成嚴格的道德評價體系,如清朝乾隆年間編纂《貳臣傳》,将歸順清廷的明朝官員分為甲、乙兩編,其中洪承疇、吳三桂等120餘人被官方定義為"二臣"(來源:《清史稿·高宗本紀》)。
  2. 儒家倫理體現:該概念植根于"忠臣不事二主"的儒家綱常思想,《禮記·曲禮》強調"為人臣之禮,不顯谏",強調臣子對君主的絕對忠誠(來源:《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

三、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拓展其外延,既保留曆史評價功能,也引申指代"立場不堅定、違背原有立場的群體或個人",常見于政治學、社會學領域對特定曆史人物或事件的學術讨論(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第4版)。

需注意該詞在當代使用中具有語境敏感性,學術研究強調區分曆史語境下的具體行為與簡單道德批判,相關讨論應參照《中國曆史大辭典》《倫理學史綱》等權威文獻進行綜合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二臣”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負面含義:指背叛國家的奸臣

主要指向春秋時期楚國的兩位亂臣費無極與鄢将師。他們因謀害忠良、禍亂朝政被後世視為叛國者的代表。如《文選·陸機<演連珠>》記載“二臣誅而楚甯”,劉孝标注明确指這兩人。這一用法常用于批判不忠之臣,強調其危害性。

二、正面含義:指輔佐明君的賢臣

在另一曆史典故中,黃帝的兩位臣子風後與力牧也被合稱“二臣”。唐代玄宗詩句“黃軒舉二臣”即指此二人,沈德潛注解為黃帝得力的輔佐者。此處“二臣”帶有褒義,象征賢能。

三、需注意的同音詞:“貳臣”

與“二臣”同音的“貳臣”(èr chén)專指投降新朝并任職的前朝官員,如清朝《貳臣傳》收錄降清明臣。此詞強調變節背叛,與“二臣”的楚臣典故無直接關聯。

理解“二臣”需區分語境——或批判亂臣(費無極、鄢将師),或贊譽賢臣(風後、力牧),同時避免與表變節的“貳臣”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白粱粟伴遊包瓜崩逝臕壯碧湛湛長袤癡求春蔥畜牲黜谪打保當世無雙法國號高達梗頑不化含牙戴角昏晦婚戚镬铎奬眷劍龍蛣蜋皮金風送爽驚慌廄肥泠毛靈辄砻坊啰哆馬尾松眇恠憫貧昵嬖逆天無道媲隆前倨後卑齊技棄祿青骊情語七起人牆人壽年豐枘方沙表山霤申達式法私譴調訓同心苣頭欵慰納烏桓嗚噎洗蕩洩洪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