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樵蘇不爨的意思、樵蘇不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樵蘇不爨的解釋

謂雖有柴草,卻無米為炊。指貧困。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長思書》:“幸有 袁生 ,時步玉趾,樵蘇不爨,清談而已,有似 周黨 之過 閔子 。” 明 宋濂 《桑仁卿傳》:“ 仁卿 娶同縣人 項寄瑗 ,其賢絶。 仁卿 固安貧,終日樵蘇不爨, 項 無纖介見於容容。”亦作“ 樵蘇失爨 ”。 清 吳偉業 《偶成》詩之十二:“冠櫛懶施高枕,樵蘇失爨清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樵蘇不爨”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含義與生活境況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義分解與字面意思

  1. 樵蘇:指砍柴割草。“樵”指砍伐木柴,“蘇”指割取草料,兩者均為獲取燃料的行為。此詞最早見于《戰國策·齊策四》記載馮谖“無以為家”的感歎。
  2. 不爨:指不生火做飯。“爨”(cuàn)即燒火煮食,《說文解字》釋為“齊謂之炊爨”。 字面直譯為“雖有柴草卻不生火做飯”,描述極度貧困或刻意清苦的生活狀态。

二、深層含義與引申義

  1. 物質匮乏的象征:強調生活資源短缺,雖有基礎燃料卻無米糧下鍋,如《漢語大詞典》釋義“謂雖有柴草,卻無米為炊”。
  2. 隱逸生活的寫照:常與“清貧自守”關聯,如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其可喻指隱士甘于清苦的境界。
  3. 行為與目的的割裂:暗含“勞而無獲”的哲學意味,如清代學者段玉裁注《說文》時引申為“備而不用”的無奈。

三、經典用例與語境 該成語多見于描述兩類場景:

  1. 民生疾苦:如《漢書·貨殖傳》借“樵蘇後爨”反襯民生凋敝(古漢語中“後”通“不”)。
  2. 文人志節:明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暗合此境,彰顯安貧樂道精神。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樵蘇不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iáo sū bù cuà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詞義解析
    該成語字面指“雖有柴草(樵蘇),卻無法生火做飯(不爨)”,比喻生活極度貧困,連基本溫飽都難以維持。其核心是強調物質匮乏的窘境。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魏國應璩(字休琏)的《與侍郎曹長思書》:“幸有袁生,時步玉趾,樵蘇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黨之過闵子。”。文中通過描述友人袁生來訪時隻能清談而無飯可炊的場景,凸顯清貧之狀。

  3. 用法與語法

    • 結構:主謂式成語,常作謂語或定語。
    • 感情色彩:含貶義,多用于形容生活困頓。
    • 示例:明代宋濂《桑仁卿傳》中“仁卿固安貧,終日樵蘇不爨”即用此典。
  4. 近義詞
    常見近義表達為“樵蘇失爨”,兩者均以“無法做飯”隱喻貧困。

  5. 擴展說明

    • 單字釋義:“樵”指砍柴,“蘇”指割草,“爨”意為燒火做飯。
    • 文化背景:成語反映了古代農耕社會對基本生存條件的重視,柴草與糧食的缺失直接關聯民生疾苦。

總結來看,該成語通過具體的生活場景,生動刻畫了經濟困頓的狀态,兼具文學性與現實批判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澹邦縣鞭拊變容二極管蔔夜慘號刬棄寵慣宕宕道安該博改絃挂單光曜歸伏珩黻涵胡河溓海夷火丞家物解祠解翳荊桃開素抗絕狂濤駭浪坤則量劑臨盆凜若冰霜離休曆葉論贊緑蕙唛啶蟆蝈覓索米珠薪桂南華真經惱公逆耳女紅爬拉頗辭請給寝止瓊台勸樂全書戎王使者三獻官商飙觀山窮水絕失俗霜鬓通比土工憲寫嚣争寫形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