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披露真誠。《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亦省作“ 披腹 ”。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慶元六君子》:“庚辰,京城災,論事者衆, 周 語予曰:‘子可披腹呈琅玕矣。’” 明 唐順之 《王禦史毅齋诔》:“公為禦史,執法臺端,謂此不言,焉用豸冠。披腹叫閽,變豈虛來。”
“披腹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指毫無保留地表達真實想法或情感,強調以赤誠态度待人。該詞由“披”(敞開、展示)和“腹心”(内心深處的想法)組成,字面意為“剖開内心”,比喻坦誠相待。
最早見于《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曾對劉邦說:“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此處表達韓信欲向劉邦獻計時的懇切與真誠。
“披肝瀝膽”“推心置腹”等成語含義相近,均強調真誠無保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史記》或相關曆史文集。
《披腹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毫無保留地表達真實的内心感受,坦誠相待。比喻對别人毫無保留地吐露真情。
《披腹心》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披和腹。其中,披的部首是扌(手)和無,腹的部首是⺼(肉)。披的筆畫數是8,腹的筆畫數是13。
《披腹心》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晉國國君一直以來對重臣們起疑心,而太子昌謀反後被殺,重臣們紛紛表示痛惜。其中,重臣叔向對晉國國君說:“陛下始憂否節,而晉國之良臣腹心披之于庭。”意思是良臣們毫無保留地表達内心的忠誠和痛惜。因此,這個成語就此衍生而來。
《披腹心》的繁體寫法是「披腹心」。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披和腹的字形沒有太大差異,但整體卻相對較簡單。還沒有明确的規定寫法,可能存在各種變體。
他向朋友披腹心,誠懇地尋求幫助和建議。
披露、披星戴月、胸腔、心懷叵測等。
毫不隱瞞、開誠布公、心無保留等。
藏掖不發、心事重重、深藏不露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