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寡聞的意思、寡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寡聞的解釋

[have seen not much and heard little] 見聞不廣

孤陋寡聞

詳細解釋

見聞不廣。《晏子春秋·問上八》:“ 魯 之君臣,猶好為義,下之妥妥也,奄然寡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故 魏武 稱 張子 之文為拙,然學問膚淺,所見不博,專拾掇 崔 杜 小文,所作不可悉難,難便不知所出,斯則寡聞之病也。” 宋 王得臣 《麈史·國政》:“議者以為:祖宗時,凡建一事,施一令,必下侍臣博議,蓋審處之也。或曰,此執政寡聞之過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寡聞指見聞狹窄、知識淺薄,多用于形容人學識或閱曆不足。該詞屬書面語,常見于對知識儲備不足的客觀描述或自謙表達。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為“見聞不廣,所知甚少”,強調知識面的局限性。例:“孤陋寡聞”形容學識淺薄且見識有限。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定義為“聽到的少;見識不廣”,突出信息獲取的匮乏性。如:“鄙人寡聞,願聞其詳”為典型自謙用語。


二、語義特征與用法

  1. 構詞解析

    • 寡:本義為“少”(《說文解字》:“寡,少也”),引申為知識匮乏。
    • 聞:指“聽聞之事”,即所接觸的信息與知識。
  2. 語法功能

    • 形容詞性:直接修飾人(如“寡聞之士”)。
    • 名詞性:作賓語(如“恥于寡聞”)。
  3. 語用場景

    • 自謙表達:古文中常與“孤陋”連用,表謙遜(《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 客觀評價:現代漢語中多含批評意味(如“此事足見其寡聞”)。

三、文化内涵與關聯概念

  1. 反義對照

    “博學多聞”“見多識廣”為其對立概念,體現傳統對學識廣博的推崇。

  2. 哲學關聯

    儒家強調“多聞阙疑”(《論語·為政》),将廣泛求知視為修身基礎,“寡聞”則暗含未達此标準的缺憾。

  3. 近義辨析

    • “淺薄”:側重認知深度不足。
    • “寡聞”:強調信息廣度缺失。

例句佐證:

《史記·貨殖列傳》:“諺曰:‘百裡不販樵,千裡不販籴。’居之一歲,種之以穀;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謂也。今有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豈非以富邪?寡聞從俗,變風易俗,不知其權輕重之謂也。”

(此處批評因見識短淺而盲從世俗之弊)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并溯源至《說文解字》《禮記》《論語》等典籍,釋義及例證均有據可考。

網絡擴展解釋

“寡聞”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出處與演變

用法與語境

  1. 自謙或批評:可用于自謙(如“我孤陋寡聞,請多指教”),也用于批評他人見識不足。
  2. 搭配形式:多與“孤陋”連用,如“孤陋寡聞”;少數單獨使用,如“學問寡聞”。

例句參考

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寡聞”強調信息獲取的局限性,需結合學習與交流來避免這一弊端。

别人正在浏覽...

藹郁按定鏊硯鼈咳唱醻尺寸充類至盡籌謀純鈎從惡若崩粗飯村卷登豐燈筒疊窨地頭丢抹惡沱吠厖馮長樂奮豫幹脆崗嶺嘎斯公訴人恭莊還裝合色鞋婚介绛绡交政夾竹桃解手尖刀津邏唧嗾就近九烏筠篁克的療愁露店螺絲扣買虛母師農村憑系破家為國企逮情侶溶洞喪榜聲光化電實心眼兒手刺雙重人格台司馱負翔鸾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