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人格的意思、雙重人格的詳細解釋
雙重人格的解釋
[dual personality] 指一個人同時具有的兩種對立的身分或品質(含貶義)
詳細解釋
指一個人兼有的兩種互相對立的品質。多用于貶義。《花城》1981年第5期:“這就是雙重人格的道路:一半虛僞,一半真實。”
詞語分解
- 雙重的解釋 兩方面;兩重雙重關系雙重身份雙重國籍詳細解釋兩層;兩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人民日報》..:“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着人民民主和人民專政的雙重任務。”
- 人格的解釋 ∶個人顯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習慣的有機結合 ∶人的道德品質詳細解釋.人的性情、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所謂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
專業解析
雙重人格在漢語詞典及心理學領域的釋義如下:
一、漢語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
雙重人格指個體在心理或行為上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這兩種人格可能交替出現,且彼此獨立、互不關聯。該詞常用于描述個體在性格、價值觀或行為模式上的分裂狀态。
二、心理學專業定義
在臨床心理學中,雙重人格(Dual Personality)被視為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的一種表現。其特征包括:
- 身份分裂:個體存在兩個或以上獨立的人格狀态,每種人格具有獨特的認知、情感及行為模式。
- 記憶斷層:不同人格之間可能出現記憶隔離,主體人格對副人格的行為無意識或無記憶。
- 應激誘因:通常由童年創傷(如虐待、重大喪失)引發,是心理防禦機制長期作用的結果。
三、診斷标準與表現
依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
- 核心症狀:個體經曆至少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狀态,并伴隨對日常事件、個人信息的選擇性遺忘。
- 行為矛盾:不同人格可能表現出相反的傾向(如内向/外向、溫和/攻擊性)。
- 社會功能影響:人格切換可導緻個體社會角色混亂,人際關系受損。
四、注意事項
需區分雙重人格與日常語境中的“性格多面性”:
- 文學比喻:非專業語境下常形容人面對不同情境時的态度反差(如“職場嚴肅,私下活潑”),屬正常心理彈性。
- 病理界限:臨床診斷需滿足持續性身份分裂及功能損害标準,需由精神科醫生評估。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林崇德等主編. 《心理學大辭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網絡擴展解釋
雙重人格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其核心特征為個體存在兩種相對獨立的人格狀态,屬于解離性心理障礙的一種。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釋:
一、定義與特征
- 人格獨立性:雙重人格表現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交替出現,每種人格有獨立的行為模式、記憶體系和情感表達,通常以初始人格(主人格)為主,衍生人格(亞人格)在特定情境下出現。
- 非同時性:兩種人格不會同時主導行為,而是周期性或間斷性交替控制個體意識與行為,轉換過程可能伴隨記憶斷層。
二、症狀表現
- 身份體驗異常:患者可能突然以另一身份進行日常活動,例如改變說話方式、興趣愛好甚至性别認同。
- 記憶與情緒障礙:常見記憶碎片化、情緒波動劇烈(如焦慮與冷漠交替)、多疑敏感等。
三、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 與多重人格(解離性身份障礙):雙重人格僅涉及兩種人格,而多重人格表現為三種及以上身份,且每種人格具有更完整的獨立特征(如姓名、年齡差異等)。
- 與普通性格多變:健康人群的情境性性格調整具有連貫的自我意識,而雙重人格的切換伴隨自我統一性喪失。
四、病理機制與治療
- 成因:多與童年創傷、應激事件相關,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這是心理防禦機制過度激活導緻的分離現象。
- 幹預方式:以心理治療為主,如認知行為療法、催眠治療,幫助整合分裂的人格狀态;嚴重時需配合藥物控制焦慮或抑郁症狀。
補充說明
需注意,雙重人格在《美國精神病大詞典》中被歸類為癔症性分離障礙,而非普通意義上的“性格兩面性”。若出現相關症狀,建議通過專業精神科評估确診。
别人正在浏覽...
鞍橋凹洞罷直焙蠒背利婢膝奴顔車船費抽絲大冠子夏達棱導遊疊垛衫娥姣蛾眉月谔然耳目一新兒媳飯磬奉賀輻裂更上一層樓晷影好事之徒何許人烘晴化筆胡本魂驚魄落賈虎荀龍降龍鉢醮婦焦聒嘉享鏡誡伎曲臼科兩司馬六街例行南辮腦髓蹑腳蹑手杷榄乾雪輕蓬球壇七占弱柳三澣生曉粟栗特護條柯脫躧圖全望宗文無害我心如秤仙誕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