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惡若崩的意思、從惡若崩的詳細解釋
從惡若崩的解釋
見“ 從惡如崩 ”。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崩的解釋 崩 ē 倒塌:崩塌。崩坍。崩毀。崩解(?)。崩潰。崩決。崩頹。分崩離析。 破裂:崩裂。把氣球吹崩了。 崩裂的東西擊中:放爆竹崩了手。 敗壞:禮壞樂(?)崩。 稱槍斃:拉出去崩了。 君主時代稱帝王死:駕
網絡擴展解釋
“從惡若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解釋
- 釋義:比喻學壞或堕落的速度極快,如同山體崩塌般迅速而不可逆。強調沾染惡習的容易性,與“從善如登”(學好如登山般艱難)形成對比。
- 近義表達:亦作“從惡如崩”,兩者含義相同,僅用字略有差異。
出處與典故
- 原始出處: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下》中的諺語:“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原意是勸誡人們向善需付出長期努力,而堕落卻可能一夕之間。
- 曆史用例:
- 《北齊書·幼主紀》引用此語:“語曰‘從惡若崩’,蓋言其易。”說明其勸誡功能。
- 清代顧炎武在《留書與山史》中用“從惡如崩”警示後人警惕惡習的蔓延。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用于警示或勸誡場景。例如:“防微杜漸,須知從惡若崩。”。
- 文化延伸:朱熹曾以登山比喻為善之難,強調“從惡如崩”的失勢之速,提醒學者需時刻自省。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自然現象比喻人性弱點,揭示道德修養的艱難與堕落的輕易。其核心在于強調自律的重要性,適用于教育、哲學讨論等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擴展閱讀,可參考《國語》《北齊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惡若崩
《從惡若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惡劣的境地或壓力極大的狀态。下面将介紹該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從惡若崩》的拆分部首為從、若、崩,其中從和若為4畫,崩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從惡若崩》最早出現在《曆史書·前漢書·鄭孝公傳》中,形容國家或家族陷入困境,面臨傾覆的狀态。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從惡若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成語《從惡若崩》也可以寫作「從惡若崩」,其中「從」字寫作「從」,「惡」字寫作「惡」。
例句
他面對巨大的壓力,感到仿佛是從惡若崩的狀态。
相關組詞
與《從惡若崩》相關的組詞有:從容自若、徘徊、崩潰等。
近義詞
《從惡若崩》的近義詞有:危在旦夕、岌岌可危、搖搖欲墜等。
反義詞
與《從惡若崩》相反的成語是:安定祥和、平和無事、安然無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