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軷壤的意思、軷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軷壤的解釋

祭路神用的土壇。《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其祀行” 漢 鄭玄 注:“行,在廟門外之西,為軷壤,厚二寸,廣五尺,輪四尺,祀行之禮,北面設主于軷上。”《儀禮·聘禮》“出祖釋軷” 唐 賈公彥 疏:“國外祀山行之神為軷壤,大小與之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軷壤”是古代祭祀儀式中的專用詞彙,由“軷”與“壤”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詞典》釋義,“軷”指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的儀式,亦稱為“祖道”,而“壤”本義為土壤,引申為土地、地域。因此,“軷壤”可解作“祭祀路神時相關的土地或場所”,或指代儀式中使用的特定土壤。例如《周禮·夏官》記載“犯軷”儀式時,需“以土象山”,此“土”即可能與“軷壤”相關(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從字源看,“軷”字從車、犮聲,體現出行與車馬文化的關聯;“壤”從土、襄聲,強調土地屬性。二者結合後,詞義聚焦于祭祀活動與自然地理的交融,屬古代禮制文化中的專名(來源:《辭源》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軷壤”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軷壤(bá rǎng)是古代祭祀路神時使用的土壇。其作用類似于祭祀場所,用于祈求出行平安或山行順利。

  2. 文獻出處

    • 《禮記·月令》記載,孟冬之月祭祀時,軷壤設在廟門外西側,尺寸為“厚二寸,廣五尺,輪四尺”。
    • 唐代賈公彥在《儀禮·聘禮》的疏解中提到,國外祭祀山行之神時也使用軷壤,規格與國内相同。
  3. 用途與特點
    軷壤專用于祭祀行路之神(如出行或山行相關的神靈),屬于古代禮儀中的特殊設施。其形制固定,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神靈的敬畏和儀式規範性。

  4. 擴展說明
    該詞與“椶壤”(棕色森林土)、“垲壤”(比喻人才出衆)等形近詞含義截然不同,需注意區分。

總結來看,“軷壤”是古代宗教禮儀的遺存,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祭祀文化的細節,現代已較少使用,多出現于文獻研究或曆史考據中。

别人正在浏覽...

璈曹嗷然變風比像不震慘綠馳驅崇明島詞苑叢談東丘房官訪诹費腳手風癩風箒粉席紅椅子後身呼扇嘉會監禁膠淺戒誨節級揭秘久别空擋龍刀祿算漫抹眉彎鳴虵民調莫難墓廬木楊城蠰溪葺捕怯疾棄劒瞿如三夫人沈達生馬誓清失誤時異事殊絲糕歲運娑羅籠踏影蠱通宵推訪危亂偉識霧圖鹹豐庚申湘流陷落計中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