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特的見識。亦指有卓見的人。 明 胡應麟 《詩薮·唐下》:“ 廷禮 去取精覈,特愜人心,真藝苑功人,詞壇偉識也。” 清 龔自珍 《同年生胡戶部集同人祀漢鄭司農于寓齋……為韻語以諧之》:“同時有四君,偉識引餘共。”
“偉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和用法:
卓特的見識
指卓越、獨特的見解或深刻的洞察力。例如明代胡應麟評價高廷禮時稱其“詞壇偉識也”,強調其學術領域的非凡見解。
指代有卓見的人
亦可引申為擁有卓越見識的人,如清代龔自珍詩句“偉識引餘共”,以“偉識”贊譽有遠見卓識的友人。
作為姓名時,“偉識”結合了兩字的象征意義:
“偉識”既可用于形容深刻的見解或傑出的人物,也常被用于姓名寄寓智慧與成就。其内涵融合了“偉”的宏大與“識”的深邃,常見于文學評價或文化命名場景。
偉識(wěi shí)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卓越的才智和超過常人的見識能力。它形容一個人具有廣博的知識、深刻的理解力和卓越的智慧。
偉識的部首是人,是一個字的左邊的部分,用于表達與人相關的意義。它的筆畫數為9劃。
偉識在漢字中的使用并沒有确切的來源記錄。它是由"偉"和"識"兩個獨立的字組合而成,各自代表着權威和知識的意義。将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強調了一個人的高超才智和卓越的見識。
偉識的繁體字為「偉識」,字形上略有變化,但意思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但偉識的基本意義并未改變。它的古漢字寫法為「偉識」,字形上與繁體字相同,隻是書寫風格有所差異。
1. 他憑借偉識和豐富的經驗在領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她雖然年輕,但她的偉識令人稱奇,領導對她的意見非常重視。
3. 這位學者以他卓越的偉識和獨到的洞察力,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組詞:博識、大識、高識、深識。
近義詞:卓識、博學、才智、學富五車。
反義詞:淺薄、無知、愚昧、才疏學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