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變風的意思、變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變風的解釋

(1).指《詩經》“國風”中 邶 至 豳 等十三國的作品。《詩大序》:“至于王道衰,禮儀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詩·邶風·柏舟诂訓傳》 唐 陸德明 題解:“從此訖《豳·七月》,十三國并變風也。”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風雅正變說》:“變化下之名為刺上之什,變乎風之正體,是謂變風。”參見“ 正風 ”。

(2).謂改變、摧弱鄙俚的詩風,恢複《詩經》的傳統。 宋 蘇頌 《<小畜集>序》:“竊謂文章末流,由 唐 季涉 五代 ,氣格摧弱,淪于鄙俚。國初屢有作者,留意變風,而習尚難侈,未能復雅。”

(3).泛指民歌。 元 張宇 《采蓮》詩:“隔岸誰家貴公子,調笑新詞歌艷體, 吳 儂變風有如此,誰念採蘋供祭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中"變風"一詞包含三層核心釋義:

  1. 詩歌體裁概念

    指《詩經》中邶風至豳風十三國風,與"正風"相對。漢代鄭玄《詩譜》提出"文武之政為正風,成王以下為變風",強調詩歌内容隨政治興衰産生的變化。

  2. 樂律學内涵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季劄觀樂時提出"五聲和,八風平",後世學者将不符合正統音律體系的民間曲調稱為"變風",如《樂府詩集》收錄的南北朝雜曲。

  3. **氣象學引申義

    清代《禦定淵鑒類函》引申指異常氣候現象:"陰陽失和則為變風",現代氣象學論著中仍保留該詞描述突發性大氣環流變異。

學術争議聚焦:

當代經學研究對"變風"的時間斷代存在分歧,以王國維為代表的"西周說"與聞一多主張的"春秋說"形成主要學術争鳴,《十三經注疏》的不同版本校勘為此提供了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變風”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詩經》學術概念

指《詩經·國風》中從《邶風》到《豳風》的十三國作品(共135篇)。這些詩歌創作于周朝中後期社會動蕩時期,内容多反映政治衰敗和民生疾苦,與周初治世時期的“正風”形成對比。例如《詩大序》提到“變風變雅作矣”,即指這類諷喻時政的詩歌。

二、文學革新含義

指通過改革詩風,恢複《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宋代蘇頌在《小畜集序》中提及,五代至宋初的文風頹靡,文人試圖通過“變風”扭轉鄙俚習氣,重拾雅正傳統。

三、泛指民歌

在廣義上,“變風”可代指民間歌謠,但這一用法相對少見,更多見于文學評論的引申語境。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毛詩正義》等經典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安處先生白蜃标枺禀承不就稱列成也蕭何敗蕭何村憨觕義丹帏大氣大提琴德風彫镌調人敦授餌烹扼腕歎息廢熱各不定公股狗盜雞啼鶴澤火厝活化石呼衍截割兢悸客郵萊妻臘月梁州令理所必然六花麻餈馬蜂貓豬磨崖碑匿迹隱形配比抨彈輕徙鳥舉起頭曲偻群龍無首驅衞仁化三藩之亂三綱尚書履聖相肅睦太宵饕據委決瞎搞校聯消石襲吉吸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