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像的意思、比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像的解釋

見“ 比象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像”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漢語大詞典》指出,“比”有比拟、對照之意,“像”指形象或相似,組合後表示“通過比拟塑造形象”的修辭手法。該詞在《禮記·樂記》中已有雛形:“比類以成其行”,鄭玄注:“比,猶象也”,指通過類比構建事物形象。

古代文論中,“比像”多指藝術創作中的形象塑造技巧。劉勰《文心雕龍·比興》雲:“且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強調通過具體物象傳遞抽象意蘊的表達方式。現代《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借具體形象比拟抽象概念的文學表現手法”,如《詩經》中以“碩鼠”喻貪官即為典型用例。

該詞在語言學範疇還包含認知功能。王力《中國文學批評史》提出,“比像”本質上是通過已知經驗理解未知領域的思維工具,如《楚辭》香草美人的象征體系,正是通過具體物象建構政治倫理的認知模型。

網絡擴展解釋

“比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被認為是“比象”的異體寫法,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比拟象征
    指通過具體事物或圖案來象征抽象概念或自然現象。例如《左傳·桓公二年》提到“五色比象”,即用青、赤、白、黑、黃五種顔色象征天地四方,表達器物設計的深層含義。
    又如《國語·周語中》中“文章比象”,指服飾紋樣通過比拟手法呈現山、龍、華蟲等自然形象。

  2. 譬喻或類比
    在文學創作中,“比像”可指修辭上的比喻手法。如張衡《西京賦》中“思比象于紫微”,即以紫微星垣(天文概念)比喻宮殿布局。

二、詞源與用法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比像”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或讨論傳統文化象征時仍會涉及。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語境,可參考《左傳》《國語》等原典或權威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逼隘辨嚴賓從不得才容草本植物纏絲馬腦充量蟲娘調聲葉律鬥豔掇賺妨礙蜉蝣庚信宮酒歸櫂好肉剜瘡河海大學和揉候光畫事蕙帶扈衞饑匮荊和慨憶奎壁連邊量材錄用吏牍六弓流例羅瑞卿麻紗冥觀冥界南北史遷滿清官難斷家務事清士旗翼人資狨鞯傷歎聖君審音手腳乾淨疏薄書籤輸勤蒜韲泰武團黃萬流景仰玮瑰甕虀窩贓吳濞犀頂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