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back of a person]∶身體的後背部分
我隻看見個後身,認不清是誰
(2) [the back of a garment]∶上衣等的背後部分
這件襯衫後身太長了
(1).佛教有“三世”的說法。謂轉世之身為“後身”。《太平禦覽》卷三六○引《裴子語林》:“ 張衡 之初死, 蔡邕 母始孕。此二人才貌相類,時人雲 邕 是 衡 之後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然 聖俞 諸公以 功甫 為 李白 後身,求諸詩文。”
(2).身體後面的部分。如:我隻看見他的後身,認不清是誰。
(3).上衣、袍子等背後的部分。如:這件襯衫後身太長了。
(4).房屋等的後邊。《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他看那光景,禁不得再去撒冤去了,便一直引着老爺從 文昌閣 後身兒繞到東邊兒。”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六:“那時,初一、十五 東嶽廟 ,七、八 護國寺 ,逢九逢十 隆福寺 ,以及 天橋 、 鼓樓 後身,都是舉行廟會的場所。”
(5).事物由早先的一個轉變而成的另一個(有的隻是改變名稱)。 ********* 《萍蹤寄語》六二:“本打算在 列甯格勒 作幾天的勾留,對這十月革命重要策源地的 聖彼得堡 的後身,作較詳的觀察。”《人民日報》1981.6.27:“ ********* 先生手創的中國同盟會及其後身*********,是在中國 * 黨出世之前, 中國 的一個主要的資産階級政黨。”
“後身”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身體部位
指人或動物身體的後背部分。如“隻看見後身,沒認出是誰”。
衣物結構
指上衣、袍子等服裝的背部區域。例如“襯衫後身過長”。
空間方位
表示房屋、建築等物體的後方位置。如“房後身種着棗樹”。
宗教/民俗概念
佛教及民間信仰中指人或動物轉世後的新身份。例如曆史記載中“蔡邕被認為是張衡的後身”。
組織演變
用于描述機構、制度等在曆史中的傳承關系。典型例子如“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八路軍、新四軍的後身”。
現代漢語中前三個義項為常用含義,後兩個義項多出現于特定語境(如宗教讨論或曆史文獻)。需注意該詞在繁體字中寫作「後身」,但簡化後與“後身”合并。
《後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某人或某物的次一代、後代,通常指一代人或一代物的繼承者。
《後身》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彳”和“身”,彳為漢字的一種部首,表示“行走”的意思,身為漢字的一種部首,表示人的身體。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拆分為兩個部首是為了理解詞義。
《後身》這個字共有10個筆畫,按照漢字書寫的順序,先寫“彳”部首的兩個橫筆畫,再寫“身”部首的8個豎、橫、撇、捺等筆畫。
《後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絷》中,出自“後子之生民”一句。後來,這個詞在古代文獻和現代語言中都有使用。
《後身》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後身」,字形和簡體字相似,隻是用了更多的筆畫表示。
在古代,漢字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據史書記載,漢字最早起源于甲骨文,後來發展成了隸書、篆書、楷書等不同的字體形式。雖然字體有所變化,但《後身》這個詞的意思保持不變。
1. 他是家族的後身,将繼承家族事業,肩負着重大責任。
2. 作為老師,我希望培養學生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為社會做出貢獻,他們就是我的後身。
衍生詞: 1. 後世:指某個人或某個時期之後的時代。 2. 後代:指血緣關系中與自己有直接關系的人的全部後裔。
近義詞:繼承人、接班人
反義詞:前身、前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