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明島的意思、崇明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明島的解釋

中國最大的沖積島(沙島)。在長江口,屬上海市。全國第三大島。1949年面積為602平方千米。50年代後經多次圍墾,面積增至1041平方千米。周圍水域為長江口漁場,所産蟹苗供應全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崇明島是中國第三大島嶼,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沙島,其名稱和地理特征具有深厚的曆史與自然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1. 字面含義
    “崇”取高義,“明”取清明義,合稱“崇明”既體現其地勢平坦但沙洲逐漸堆積升高的自然特征,也寄托對地域清明的期許。
    另因明太祖朱元璋曾賜名“東海瀛洲”,該島也被稱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與傳說中的海上仙境呼應。

二、地理特征

  1. 形成與面積
    由長江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受海潮頂托沉積形成,成陸曆史約1300-1400年。

    • 唐代初現東沙、西沙(約618年),後經元、明、清各代沙洲合并,逐漸形成現代島嶼輪廓。
    • 當前面積約1269.1平方公裡(2020年代數據),較1949年的602平方公裡因圍墾顯著擴大。
  2. 地理位置
    位于長江口東端,東臨東海,南與上海浦東、寶山及江蘇太倉隔江相望,北接江蘇啟東、海門。行政區劃上大部分屬上海市崇明區,小部分屬江蘇省南通市。

三、生态與經濟

  1. 自然環境
    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盛産水稻、河蟹等,有“魚米之鄉”之稱。周邊水域為長江口漁場,蟹苗供應全國。

  2. 生态保護
    作為中國重要的候鳥保護區,擁有東灘濕地等生态景觀,被定位為“世界級生态島”。

四、文化意義

島上佛教文化曆史悠久,現存廣福寺等寺廟;近代因知青文化形成獨特人文景觀,如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内的知青紀念園。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演變或旅遊信息,可參考、6、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崇明島是位于中國上海市崇明區的一座大型島嶼。這個詞的意思是崇奉、崇拜明德的島嶼。我們一起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崇明島的部首是山(山字旁),它的總共有9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崇明區的名稱,因為整個區域都是由島嶼組成的,而這個島嶼就是最大的一塊。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崇明島在繁體字中通常寫作「崇明島」。繁體字中的「島」代表島嶼的意思,與簡體字中的「島」相同。 古時候,崇明島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字形和拼音的規範化發展,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寫法基本上已經趨于統一。所以,關于古時候崇明島的漢字寫法,我暫時無法提供确切的信息。建議你可以進一步查閱曆史文獻或專業資料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關于例句,我可以給你一句範例:崇明島是上海市的重要自然生态保護區。 至于組詞,由于崇明島的名稱是地名,所以與其相關的組詞可能相對有限。不過,你可以通過加上其他詞語來構建新的組詞,比如「崇明島旅遊」、「崇明島生态」等。 近義詞方面,我們可以使用「崇奉明德的島嶼」來替代崇明島這個詞。 反義詞方面,崇明島的反義詞是「其他非崇明島的地區」。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