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次第。《魏書·釋老志》:“年常度僧……若無精行,不得濫採。若取非人,刺史為首,以違旨論,太守、縣令、綱僚節級連坐,統及維那移五百裡外異州為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缽邏耶伽國》:“備極珍玩,窮諸上饌,如是節級,莫不周施。”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其意以為藥雖衆,主病者專在一物,其他則節級相為用,大略相統制,如此為宜。”
(2). 唐 宋 時低級武職官員。 唐 無名氏 《炀帝開河記》:“又令少年驍卒五萬人各執杖督工為吏,如節級、隊長之類。”《舊唐書·懿宗紀》:“如本廂本将,今後有節級員闕,且以行營軍健量材差置,用酬征伐之勤。”《宋史·兵志十》:“伏緣舊例軍中揀節級,以挽彊引滿為勝。”
(3). 宋 元 地方獄吏。《水浒傳》第十二回:“ 楊志 押到死囚牢裡,衆多押牢禁子、節級,見説 楊志 殺死 沒毛大蟲 牛二 ,都可憐他是個好男子,不來問他取錢。”
“節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次第、等級
指事物按順序或層次排列的狀态,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魏書·釋老志》提到官員因失職而“節級連坐”,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描述貢品“節級而施”。
唐宋低級武職官員
唐代起作為軍中基層職務,負責督工或管理士兵。如《宋史·兵志》記載選拔節級需參考軍功。
宋元地方獄吏
宋元時期演變為地方監獄的管理職位,負責看守囚犯。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的讀者查閱《宋史·兵志》《夢溪筆談》等原始文獻。
節級,指的是一種用于衡量音樂節奏的單位。在音樂中,往往以節拍來表示樂曲的節奏感和節奏結構。而節級就是比節拍更小的一種單位,可以理解為在一個節拍中的細分。
節級的部首是「⺈」(刀部),它表示刀的形狀,同時也可以簡寫成「刂」。節級共含有4個筆畫,按照順序依次書寫。
節級一詞的來源比較晚,最早見于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鹳雀樓》詩中,用來表示詩歌的節奏感。繁體字「節級」與簡體字的寫法相似,隻是采用了繁體的字形。
在古代漢字中,節級并沒有單獨的表示方法,因為它是相對較新的詞彙。而古代文字中對于音樂相關的記號主要是通過譜表來表示,比如《琴譜》中的記譜法。
1. 他在演唱時很好地把握了節級的變化。
2. 這首曲子的節級有一定的變化,讓人聽起來更加動聽。
節拍、節奏、節奏感、節拍器等。
拍子、拍子感。
整體、整體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