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領軍事,也指統領軍事之官。 宋 範仲淹 《奏議許懷德差遣》:“如 王信 、 狄青 ,實有武勇,堪任管軍。”
“管軍”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動詞含義
指統領軍事的職責或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宋代範仲淹在《奏議許懷德差遣》中提到王信、狄青“實有武勇,堪任管軍”,即強調他們有能力勝任軍事統領的職責。
名詞含義
指負責軍事管理的官職,多用于宋代及以前。例如《奏議許懷德差遣》中提到的“管軍”即指統領軍事的官員。宋代曾設立樞密院,由樞密使主管軍事,與“管軍”職能有一定關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官職體系或相關人物(如狄青),可參考《宋史》等權威史料。
《管軍》是指管理軍隊的意思。在軍事領域中,擔任統領、指揮、管理軍隊的職位或人員,被稱為管軍。
《管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管(筆畫:14,部首:竹)和軍(筆畫:9,部首:冖)。
《管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中國的軍事文獻中。在古代,軍隊統一管理的需要愈發重要,逐漸形成了“管軍”這一概念。
《管軍》的繁體字形為「管軍」。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管軍」這個詞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主要體現在筆畫的書寫方式上。
1. 他被任命為管軍的職務,負責指揮戰鬥。
2. 這位将軍以嚴格的紀律著稱,在管軍方面非常有才能。
與《管軍》相關的組詞有:
1. 管理軍隊
2. 軍隊指揮
3. 軍事管理
與《管軍》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統帥軍隊
2. 指揮軍隊
3. 領導軍隊
與《管軍》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被管軍
2. 隸屬軍隊
3. 執行軍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