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nd prospects;great undertakings] 偉大的基業。多指帝位而言。見“宏圖”
(1).宏大的基業。多指王業帝位。 唐玄宗 《幸并州推恩敕》:“興王始封之地,鴻圖創業之初,含育生靈,大造區宇。”《宋史·律曆志三》:“ 太祖 生於 洛邑 ,而胞絡惟黃;鴻圖既建,五緯聚於奎躔,而鎮星是主。” 明 陸采 《明珠記·返旆》:“定山河,掃盡妖氛清國步,翠華不日返神都,從今萬載固鴻圖。”
(2).遠大的設想;宏偉的計劃。如:立大志,展鴻圖。
“鴻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多方面的資料綜合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宏大的基業或遠大的志向,常用于形容追求偉大事業或宏偉目标。其中“鴻”原指大雁(象征廣闊、高遠),引申為“宏大、強盛”;“圖”指謀劃、藍圖,組合後強調雄心壯志。
延伸解釋
經典用法
近義詞與區别
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如唐代《幸并州推恩敕》中用“鴻圖”形容帝王基業,後逐漸擴展至民間,成為激勵性詞彙。
《鴻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大展宏圖、光明前途。它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團體大有作為、有着廣闊的前景。這是一個富有哲理和鼓舞人心的詞彙。
《鴻圖》由兩個漢字組成:鴻(gong1)和圖(tu2)。
鴻的部首是鳥(niao3),它的總筆畫數是11。
圖的部首是方(fang1),它的總筆畫數是7。
《鴻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經典之一《孟子》中的一句話:“士志于道,而耕織者謂之鴻圖。”意思是士人以追求道義為志向,而從事農耕和紡織的人則被稱之為鴻圖。
在繁體字中,“鴻”和“圖”保持不變,仍然是“鴻”和“圖”。
在古時候,漢字寫作“鴻圖”。
1. 他年輕有為,一定能夠取得鴻圖大展的機會。
2. 這位企業家靠着自己的智慧與努力,成功地創造了鴻圖。
3. 願我們共同努力,共創美好的鴻圖未來。
鴻圖騰、鴻圖大展、鴻圖共赢、鴻圖翼展、鴻圖偉業、鴻圖霸業。
光明前途、前程似錦、前途無量、一展宏圖。
前程薄暮、前景黯淡、半途而廢、畏首畏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