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天均 ”。1.謂天然均平之理。《莊子·齊物論》:“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成玄英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 陸德明 釋文:“本又作均。”《莊子·寓言》:“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南朝 宋 謝鎮之 《重與顧道士書》:“故卑高殊物,不嫌同道;左右兩儀,無害天均。”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自然》:“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章炳麟 《四惑論》:“神教衰而歸敬于宿命,宿命衰而歸敬于天鈞。”
(2).指極北之地。
(3).比喻心。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事之成敗,猶兵之勝負,固不可以此動我天鈞。”
(4).指鈞天廣樂。神話中的一種天界音樂。 唐 皮日休 《上真觀》詩:“天鈞鳴響亮,天祿行蹣跚。”
“天鈞”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學的詞彙,其含義豐富且具有多重解釋,以下為詳細釋義:
天然均平之理
這是“天鈞”最核心的哲學含義,出自《莊子·齊物論》:“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指自然界的平衡法則,強調萬物在差異中達到和諧統一。成玄英注解為“自然均平之理”,即宇宙運行中無需人為幹預的均衡狀态。
極北之地
在部分文獻中,“天鈞”被引申為地理概念,代指極北的遙遠區域。這一用法較為罕見,具體出處暫未明确,但多與古代方位文化相關。
比喻心性
清代劉獻廷在《廣陽雜記》中以“天鈞”喻指人的本心,如“固不可以此動我天鈞”,強調心境的穩定如同自然法則般不受外界幹擾。
神話中的天界音樂
唐代皮日休《上真觀》詩雲:“天鈞鳴響亮,天祿行蹣跚。” 此處“天鈞”指鈞天廣樂,即傳說中天庭的仙樂,象征神聖與美妙。
道家思想的延伸
部分現代解讀(如低權威性來源)将其擴展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境界”,強調順應自然規律、追求内心平态度。此釋義雖非古籍原意,但體現了傳統哲學對當代的影響。
“天鈞”在不同語境中可指自然法則、地理方位、心性修養或神話意象,其核心源于道家對宇宙均衡的思考。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曆代注解。
天鈞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豐富的含義。下面将詳細介紹天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天鈞的拆分部首是 "钅"(金字旁)和 "大"(日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天鈞是由天和鈞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其中,天代表着上天、自然界的意思,鈞指的是重量和價值等方面的高大,也有權威、卓越的含義。因此,天鈞可以表示超凡脫俗的、價值非凡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天鈞的寫法為「天鈞」。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天鈞的字形稍有變化。"钅"部分的 "大"字旁被寫作 "千",而 "鈞"部分則采用 "北" 字的偏旁。因此,古代的天鈞寫作「天千北」。
1. 他的道德修養和學識淵博,真是天鈞之人。
2. 這幅畫的價值确實是天鈞般的。
1. 天人鈞一:指天與人合一,形容極高的境界。
2. 天齊地鈞:形容國家政治安定,社會和諧穩定。
天貴、天尊、天人之際
品平、庸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