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賦的意思、官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賦的解釋

國家征收的賦稅。《管子·國蓄》:“百乘之國,官賦軌符。” 唐 司馬劄 《鋤草怨》詩:“亦念官賦急,寧知荷鋤勞。” 宋 陸遊 《魚堂雜題》詩之三:“衣食粗供官賦足,何妨世世作耕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賦"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國家或官府征收的賦稅。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官賦"指由政府依法征收的各類稅收,強調其法定性和強制性。

字源解析:

二、古代用法

在古代文獻中,"官賦"特指以實物或貨币形式繳納的正式稅項,區别于徭役等勞役形式。例如:

《漢書·食貨志》載:"收泰半之賦",指秦代官賦稅率高達三分之二。

唐代"租庸調"制度中,"租"為官賦的主體部分,按田畝征收糧食。

三、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官賦"可泛指法律規定的所有稅收種類,如所得稅、增值稅等,強調其區别于非官方收費的性質。

四、關聯概念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釋義"賦"為"舊指田地稅,泛指稅收"。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賦"詞條釋古代稅制及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官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但主要指向國家征收的賦稅,而非字面意義的“官員賦予的職責”。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官賦指古代國家向民衆征收的各類賦稅,包括田租、徭役等。這一含義在《管子·國蓄》、唐代司馬劄和宋代陸遊的詩文中均有體現,例如:

2.古籍中的使用

3.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官員的職責或權力”,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且與主流古籍用法不符,可能為誤讀。

“官賦”更準确的含義是國家征收的賦稅,常見于曆史經濟文獻和詩詞,反映古代賦稅制度的社會影響。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管子》及唐宋詩文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甲傍扈伴送爆裂鼻端不覺長表長街短巷傳禅倒篷打趣大事化小點撥電子幹擾斷刻多倍體二賀乏窘方毂浮宕割舍古典音樂貴賤高下寒草換鵝皇繇假報告解呈節華稽古揆今積簡充棟浸漫九遐據鞍萊畝聯橫聊生靈湫溜尖履痕逆光佞谀骈斬千手觀音慶問秦樓月山崩地裂姗侮燒畲史例屍盟髓海鎖國政策忐忑檀香扇退志項發口縱先鄭蟹螯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