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避開俗世。謂隱居。《韓非子·有度》:“離俗隱居,而以作非上,臣不謂義。”《淮南子·人間訓》:“ 單豹 倍世離俗,巖居谷飲,不衣絲麻,不食五穀,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顔色。”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 玄微子 隱居大荒之庭,飛遯離俗,澄神定靈。”
(2).超出凡俗。 清 薛福成 《诰授奉直大夫戶部雲南司主事王君墓志銘》:“ 王君 默抱孤芳,離俗超羣。”
“離俗”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形容脫離世俗紛擾、追求超脫的生活方式或态度。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發音為lí sú,表示脫離塵世俗務、不受世俗牽累,追求超然自在的生活狀态。既可指主動隱居的行為,也可形容精神層面的超脫境界。
避世隱居
指遠離俗世紛争,選擇隱逸生活。例如《韓非子·有度》提到“離俗隱居,而以作非上”,《淮南子》中也記載隱士單豹“倍世離俗,岩居谷飲”。這種用法強調對世俗生活的主動疏離。
超脫凡俗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超凡脫俗的特質。如清代薛福成用“離俗超群”形容人物品格高潔,司馬相如《上林賦》則以“絕殊離俗”描繪仙子的脫俗氣質。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文學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韓非子》《淮南子》等典籍。
《離俗》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可以指一個人或物與常規社會生活模式、态度、價值觀不同。它表示遠離世俗的生活方式,追求超脫塵世的境界。
《離俗》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礻(示字頭)和禾(禾字底)。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離俗》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徐有飲酒》:“離離招之,不我得。”意思是離開,代表遠離塵嚣的境地。
《離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離俗」。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離俗》的古代寫法是「離俗」。
1. 他過着一種離俗的生活,與世無争。
2. 她的藝術追求一直是離俗的,不拘于傳統。
1. 離開: 意思是離開某個地方或狀态。
2. 俗世: 意味常規社會生活的世界,與離俗相對。
3. 離經叛道: 意思是背離傳統、規範的行為。
4. 超脫: 意味追求超越常規生活、心态或境地。
1. 高深: 表示知識、境界等方面超越一般人。
2. 清淨: 意味遠離塵嚣,内心安甯。
1. 俗氣: 表示某人或事物缺乏獨特性,過于平庸。
2. 現實: 意味注重現實,與離俗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