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節的意思、夏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節的解釋

夏季。《禮記·祭統》“未發秋政” 唐 孔穎達 疏:“言夏節雖盡,人君未發行秋政,則6*民不敢艾草也。” 漢 班固 《白6*虎通·日月》:“日所以有長短者何?陰陽更相用事也。故夏節晝長,冬節夜長。”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夏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夏節”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季節指代
    “夏節”最基礎的釋義指夏季,常見于古籍文獻。例如《白虎通·日月》提到“夏節晝長,冬節夜長”,強調季節的晝夜變化特征。

二、節日與節氣

  1. 中國傳統節氣

    • 夏至:古稱“夏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日期在公曆6月21或22日。古代有祭神祈福的習俗,如《周禮》記載“夏至日祭地”。
    • 立夏節:部分地方将立夏節氣(約5月5日)稱為夏節,如例句“立夏節開秧日”,反映農事活動與傳統習俗的結合。
  2. 夏季相關節日
    夏季包含多個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等,但需注意這些節日通常有獨立名稱,“夏節”更多作為統稱使用。

三、文化擴展

  1. 俄羅斯桦樹節
    俄羅斯族在公曆6月24日慶祝“桦樹節”(也稱夏節),與東正教聖三主日相關,活動包括燃篝火等傳統儀式。

四、其他用法

  1. 曆史事件代稱
    例如“立夏節起義”是1929年中國共産黨在安徽發動的武裝起義,此處的“立夏節”特指起義發生的時間節點。

“夏節”在不同語境下含義不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夏節

夏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夕(夭)和義。夕(夭)代表夜晚,義代表意義、含義。

夏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夕(夭)(3畫)和義(7畫)。

夏節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夏節又被稱為夏季節日。它是指夏季一些具有特殊意義和慶祝活動的節日。

夏節的繁體字為「夏節」。

在古時候,夏節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西漢劉晏的《說文解字》中将夏節的字寫作「夏祭」,意為夏季的祭祀活動。唐代韓愈在《春夏經》中用「夏至」來表示夏季的至日。另外,夏節也可以用「夏節」或「仲夏節」等來表示。

以下是夏節的一些例句:

  1. 每年的夏節,人們都會舉行盛大的花燈遊行。
  2. 夏節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
  3. 夏節期間,人們會前往海灘休假。

一些夏節相關的組詞有:夏季、夏天、夏至、夏日等。

與夏節近義的詞語有夏日、夏令、夏季等。

與夏節反義的詞語有冬節、寒節、冬季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