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語的音譯。佛教指天龍八部之一,即金翅鳥,半人半鳥,金身紅翼,頸有如意珠,兩翅展開達336萬裡,以龍為食。《涅槃經·現病品》:“ 迦葉 ,如言如來是人是天,而我真實非人非天,亦非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隋 智顗 《法華經文句》卷二:“迦樓羅,此雲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樹上,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裡。” 清 丘逢甲 《日蝕詩》:“迦樓羅動鵬翮猛,乾闥婆聳龍頭昂。”參閱《正6*法念處經·觀天品》、《翻譯名義集·八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迦樓羅漢語 快速查詢。
迦樓羅(梵語:Garuda)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巨型神鳥,其含義和象征意義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神話起源
最早見于印度史詩《摩诃婆羅多》,描述其為解救母親與蛇族立約,最終成為毗濕奴坐騎的故事。其形象融合半人半鳥特征:
食性特征
每日需食一娜迦王及五百毒蛇,體内積累劇毒導緻臨終自焚,僅存純青琉璃心。
宗教體系 | 角色定位 | 特殊屬性 |
---|---|---|
印度教 | 毗濕奴坐騎 | 象征神權與力量 |
佛教 | 天龍八部護法 | 具攝服龍族(實為蛇族)的淨化意義 |
藏傳佛教 | 羯摩佛坐騎 | 人面鳥身表佛法攝引 |
佛教經典中"龍族"實為那迦蛇族(Naga),因翻譯貼近中國文化而稱龍,如清邁雙龍寺實為蛇形裝飾。
注:該詞在個别語境中引申為相貌丑陋的貶義,但屬非主流用法。
迦樓羅(jiā lóu lu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佛教音樂表演的一種形式,通常指的是佛教音樂舞蹈表演。這種表演形式通常用于慶祝佛教節日或重要儀式。
迦樓羅的部首是辶(走之辶)和禾(五谷禾),總共有12個筆畫。
迦樓羅一詞最早起源于佛教經典。它也是漢字的一個繁體字,寫作「迦樓羅」。
在古代漢字中,迦樓羅通常寫作「迦樓羅」。現代漢字改革後,筆畫簡化為「迦樓羅」。
1. 我們可以在佛教寺院裡觀看精彩的迦樓羅表演。
2. 這次慶祝活動中,迦樓羅的音樂舞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迦樓羅舞:佛教音樂舞蹈表演。
2. 迦樓羅鼓:迦樓羅表演中使用的一種特殊鼓。
3. 迦樓羅音樂:迦樓羅表演中的音樂配樂。
迦陵頻伽、伽羅、伽臘羅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