廐律的意思、廐律的詳細解釋
廐律的解釋
有關牛馬管理﹑稅收的律令。西漢置,東漢廢。三國魏時,其律散附于其他各律。晉以牧事之律合之,名《廄牧律》。南朝宋﹑齊﹑梁複名《廄律》。隋唐又以庫事之律附之,名《廄庫律》。參閱《晉書·刑法志》﹑《隋書·刑法志》及《唐律疏義·廄庫》。
詞語分解
- 廐的解釋 廐 ù 同“廄”。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廐律”一詞的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廐律”中的“廐”是“廄”的異體字,指馬棚或牲口棚;“律”指法律或規章。結合來看,“廐律”應指古代與廄苑(如馬廄、官辦畜牧場所)管理相關的法律條文。例如,秦代《廄苑律》便是典型代表,其内容涉及牲畜飼養、使用規範及獎懲制度。
曆史背景
根據秦簡記載,《廄苑律》規定:官府需定期考核牲畜健康狀況,若飼養不善導緻牲畜消瘦或死亡,相關官吏需賠償;同時明确不同季節的飼料配給标準。這類法律體現了古代對農業和軍事資源的嚴格管控。
注意
當前文獻中多使用“廄律”或“廄苑律”的寫法,用戶提到的“廐律”可能是異體字或書寫差異。建議參考《睡虎地秦墓竹簡》等史料獲取更準确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廐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廐律(jiù lǜ)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常用來指代養馬的場所和管理馬匹的規定。它可以理解為“馬廄的規定”或“關于馬匹的法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為“廴”和“彳”,其中“廴”表示“道路”,“彳”表示“行走”。筆畫總數為15畫。
來源:
廐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養馬和軍事制度。在古代,馬匹在戰争和交通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管理和保護馬匹,廐律被制定出來,用來規定養馬的場所和管理馬匹的規定。
繁體:
繁體字“廐律”的寫法為“廄律”。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記錄,廐律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準确的古代寫法和筆順已經難以考證。
例句:
1. 這個軍隊非常重視廐律,嚴格管理養馬的規定。
2. 我們需要遵守廐律,确保馬匹得到適當的照顧和訓練。
組詞:
廐律沒有常見的常用詞組。
近義詞:
馬廄制度
反義詞:
無具體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