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諸郡設在京師的辦事處。《漢書·宣帝紀》:“ 邴吉 為廷尉監,治巫蠱於郡邸。”《北史·循吏傳·柳儉》:“拜 弘化 太守, 儉 清節愈勵。 大業 五年,入朝,郡國畢集……帝賜 儉 帛二百匹, 絢 ( 郭絢 )、 肅 ( 敬肅 )各一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異焉,論者美之。”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詩:“懷章不使郡邸驚,待詔初從闕庭至。”
(2).借指郡國。 唐 封敖 《授史憲忠泾原節度使制》:“擢自郡邸,陟於齋壇。”
郡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代制度兩方面解析:
字義解析
“郡”指古代行政區劃單位,始于戰國,秦漢後成為地方行政主體;“邸”原指官員住所,後引申為地方機構在京城的辦事處。二字組合後,“郡邸”特指漢代各郡國在首都長安設立的官方聯絡機構,用于接待本郡官員、傳遞文書、儲存貢品等(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曆史功能
郡邸是中央與地方行政銜接的關鍵樞紐。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郡邸設有“郡邸長丞”官職,負責管理郡國事務、通奏報、迎送官吏等,兼具政治聯絡與後勤保障職能(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語義演變
唐代以後,隨着地方行政制度變革(如設節度使、道府),郡邸逐漸被“進奏院”取代。現代漢語中,“邸”仍保留“高級官員住所”或“外交機構”的引申義(如“官邸”“大使邸”),但“郡邸”一詞已轉為曆史專稱(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權威參考鍊接
- 《漢語大詞典》釋義:http://www.hydcd.com/cd/htm12/156230.htm
- 《中國曆史大辭典》制度史卷:中華書局官網曆史制度分冊
- 《辭源》第三版線上版:商務印書館辭源檢索平台
“郡邸”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京師辦事處
指各郡在首都設立的官方機構,用于處理地方與中央的事務銜接。例如《漢書·宣帝紀》記載的“治巫蠱於郡邸”,說明漢代郡邸是處理重要案件或政務的場所。
郡國代稱
在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常借“郡邸”指代郡級行政區域本身,如唐代封敖《授史憲忠泾原節度使制》中“擢自郡邸”即象征從地方郡國提拔官員。
行政與居住功能
郡邸不僅是辦公場所,也作為地方官員在京師的居所,如《北史》提到柳儉被表彰後“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凸顯其兼具接待與行政屬性。
權力象征
成語中用以體現官員的權威,例如李颀詩句“懷章不使郡邸驚”,暗含官員通過郡邸展現身份地位。
漢代郡邸側重實際政務功能,唐代則更偏向借代郡國或象征意義,反映不同時期政治結構的差異。例如西漢諸侯王在長安的府邸也被納入“郡邸”範疇。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北史》等史料原文。
傲桀剝剔不迹岑翳陳垣車儀帶酒燈暈典策阇婆返袂泛濆分雪伏猛館議耗散鶴體歡遊禍難江程健全家蔬浄君嫉閑妒能曠竭寬狥魁博苦筋拔力牢燭累蘇積塊量罰良守糧站龍躍麥麰瞀迷暮衰歐墨愆錯阡紙親支攘擾日道桑弓散台沙包肚聲名狼籍試才市值司方讨僭脫澀蝄像文組屋脊無嫌向常閑遙遙歇場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