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葉半灌木,漿果圓形,味酸可食,與根、皮均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懸鈎子》﹝集解﹞引 汪機 曰:“樹莓枝梗柔軟有刺,頗類金櫻。四五月結實如覆盆子,採之擎蒂而中實,味酸。”
“樹莓”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樹莓是一種落葉灌木或半灌木植物,屬于薔薇科懸鈎子屬,學名Rubus corchorifolius。其果實為圓形漿果,成熟時呈紅色,味酸甜可食用,根、皮等部位可入藥。
樹莓在不同地區有豐富别稱,如山抛子、牛奶泡、三月泡、刺葫蘆等。在成語中,“樹莓”被引申為“以假充真”的比喻,形容表面美好卻暗藏虛僞(此用法較少見)。
明代《本草綱目》記載,樹莓的根、皮及果實可入藥,傳統醫學用于治療相關疾病。現代也常見于養生食材,如搭配藍莓、黑莓制成飲品。
樹莓與覆盆子(Rubus idaeus)為近緣物種,常被混淆,但兩者果實形态和植株高度存在差異。如需完整植物學信息,可參考權威文獻或詞典來源。
樹莓是指一種果實甜美而酸澀的水果,原産于歐洲和亞洲。它是覆盆子科植物樹莓屬下的一種水果。
樹莓的拆分部首為木字旁和艹字頭,它的筆畫數為9畫。
樹莓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意為“紅色的莓子”。在中國,樹莓最早種植于山地和北方的寒冷地區,後來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
樹莓的繁體字為樹莓。
樹莓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樹梅,梅字指的是樹莓的果實,表示它們的形狀和梅子相似。
1. 今天我在山上采摘了一籃樹莓,非常甜美。
2. 這家農場種植了許多樹莓,吸引了大量遊客。
樹莓的組詞可以有:樹莓醬、樹莓苗、樹莓餅等。
樹莓的近義詞:紅莓、覆盆子。
樹莓的反義詞:苦瓜、荔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