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黥隸的意思、黥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黥隸的解釋

(1).猶黥徒。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孫忌 ﹞擢拜學士,為中書舍人, 宋齊丘 排出 舒州 觀察使,州多黥隸兇人,曰歸化軍。”

(2).猶刺配。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公衮複仇》:“遂聞於官,具服其罪,止從徒斷,黥隸他州。”《宋史·鄭戩傳》:“ 戩 聞,悉召至庭下,推首謀者數十人,黥隸他州,事乃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黥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黥徒(受黥刑的犯人)
    “黥”指古代在犯人臉上刺字并塗墨的刑罰(即墨刑),“隸”在此指被役使的罪人。因此“黥隸”合稱表示受黥刑後淪為苦役的罪犯群體。

  2. 刺配(刑罰方式)
    “黥隸”也可代指“刺配”這一刑罰,即對犯人面部刺字後發配至邊遠地區服刑,常見于宋元時期的法律制度。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黥隸

黥隸(qíng lì)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黥和隸。

黥(qíng)是由“黑”和“白”兩個部首組成,是一個形聲字。它的意思是用刀割人體皮膚,作為一種刑罰來制約犯罪行為。

隸(lì)是一個由“⺮”和“力”兩個部首構成的漢字,是一個指事字。它原本是指古代奴隸的身份,也用于描述被人役使、被束縛的狀态。

“黥隸”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刑罰,當時把罪犯的臉上畫上刀割的痕迹,可以作為他們犯罪行為的标記。

在繁體中,“黥隸”這個詞的寫法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黥隸通常是用符號簡單的表示。例如:
古代漢字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黥隸”的例句:

1. 古代的治安非常混亂,隨着犯罪的增加,黥隸成為一個常見的刑罰。

2. 他犯下了嚴重的罪行,被黥隸後,别人能夠一眼認出。

其他和“黥隸”相關的詞彙:

組詞:黥面(指對罪犯進行面部刺青的刑罰)、笞黥(用杖打擊人體後形成瘀傷)。

近義詞:刺青

反義詞: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