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蒲的意思、樗蒲的詳細解釋
樗蒲的解釋
亦作“ 樗蒱 ”。古代一種博戲,後世亦以指賭6*博。 漢 馬融 《樗蒲賦》:“昔 玄通先生 遊于京都,道德既備,好此樗蒲。” 晉 葛洪 《抱樸子·百裡》:“或有圍棊樗蒱而廢政務者矣,或有田獵遊飲而忘庶事者矣。” 唐 岑參 《送費子歸武昌》詩:“知君開館常愛客,樗蒱百金每一擲。” 元 湯式 《一枝花·贈錢塘鑷者》曲:“從今後畢罷了半窗夜月樗蒲戲,洗渲了兩袖春風蹴踘泥。” 李光 《友人劉競生續學保定詩以送之》:“縞紵慣交屠狗客,樗蒲忍逐牧豬奴。”
詞語分解
- 樗的解釋 樗 ū 〔樗樹〕即“臭椿”。 〔樗蠶〕一種蠶,幼蟲綠色,有白色黏粉,成蟲灰白色,幼蟲吃樗葉、蓖麻葉等。亦稱“椿蠶”。 〔樗蒲〕古代一種賭6*博遊戲,像後代的擲骰子,後亦作為賭6*博的通稱。 〔樗栎〕喻無用之材,亦作自謙之辭。亦稱“樗材”。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蒲的解釋 蒲 ú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裡,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夏天開黃色花(亦稱“香蒲”):蒲黃(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絨。蒲扇。 指“菖蒲”:蒲節。蒲月(指農曆五月)。 庵,用草蓋的圓形屋。 古同“匍”,匍伏。 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樗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樗蒲(chū p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遊戲,後演變為賭博活動的通稱。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
起源與定義
樗蒲最早是漢末盛行的一種棋類遊戲,使用五枚一組木制擲具(稱“五木”),玩法類似擲骰子。其名稱源于制作擲具的樗木。
-
别稱與演變
又稱“五木之戲”,後逐漸泛指賭博活動。例如《晉書》中提及“樗蒲百金每一擲”,反映其賭博性質。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
文獻記載
- 漢代馬融曾作《樗蒲賦》,描述其流行于京都。
- 唐代詩人岑參詩句“樗蒱百金每一擲”,側面反映賭注之大。
-
社會影響
樗蒲因易引發沉迷,被葛洪《抱樸子》批評為“廢政務”之戲,可見其對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
三、遊戲規則與用具
- 擲具“五木”:五枚兩頭圓銳的木制骰子,塗有黑、白等色,通過投擲組合判定勝負。
- 玩法:類似六博戲,但更簡化,後演變為純賭博工具。
四、現代釋義
如今,“樗蒲”一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代指古代賭博形式,如《左傳》中“蒲伏”描述賭徒伏地行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抱樸子》等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樗蒲》這個詞的意思
《樗蒲》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起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它通常用來指代中國古代的一種娛樂活動,即棋盤遊戲。這個詞語也可以引申為“玩耍”或“娛樂”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樗蒲》這個詞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木和艹。其中,木部意味着與木材有關,艹部表示與草木有關。根據筆畫計算,樗蒲總共有8畫。
來源
《樗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曆史。樗蒲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一書中,被記錄為一種娛樂活動。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至民間,并成為表達娛樂、玩耍活動的代名詞。
繁體
《樗蒲》的繁體寫法為「樗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樗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明确資料,具體的古代寫法無法确定。
例句
1. 周末的時候,我喜歡和朋友們一起打樗蒲,放松身心。
2. 孩子們在公園裡玩樗蒲,笑聲不斷傳來。
組詞
與《樗蒲》相關的組詞有:樗栎、樗樹、蒲公英、蒲團等。
近義詞
與《樗蒲》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棋盤遊戲、下棋、玩耍等。
反義詞
與《樗蒲》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有:工作、學習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再次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