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抒憤的意思、抒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抒憤的解釋

發洩怨憤。 清 鈕琇 《觚賸續編·玉劍訛》:“《中山狼傳》為 宋謝良 所著,雖遊戯之筆,當時必有所指,而不欲明言,托此以抒憤耳。” 清 袁枚 《新齊諧·醫妒》:“ 張 素號牡夜叉,一旦兇威大損,愈恨 馬學士 計,惟毒苦其所贈姬以抒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抒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ū fèn,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語言或行動表達内心的憤怒或不滿情緒。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發洩怨憤”,常見于描述因不公正、不合理之事産生的情緒宣洩,既可以是個人情感表達,也可以是群體對某種現象的抗議。

  2. 詞語結構與出處

    • 結構:由“抒”(表達、抒發)和“憤”(憤怒)組成,直譯為“抒發憤怒”。
    • 曆史用例:清代鈕琇在《觚賸續編·玉劍訛》中提到《中山狼傳》的創作背景,認為作者通過虛構故事“托此以抒憤”,即借文學創作隱晦表達不滿。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社會評論等領域,例如:

    • 文學作品通過隱喻手法抒憤(如《中山狼傳》);
    • 個人通過言論或行動抗議不公現象。
  4. 情感色彩
    該詞帶有較強的情感張力,常隱含對現實問題的批判性,需根據語境判斷其具體指向(如針對個人遭遇或社會問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現代語境中的延伸含義,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抒憤

《抒憤》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發洩、宣洩内心的憤怒、不滿或情緒等。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抒和憤。下面将對這兩個部分進行拆分并介紹其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抒:折手旁(手)+ 提手旁(乚)+ 折紙旁(纟)+ 丶,總計5畫。 - 憤:忄(心字底)+ 分水旁(氵)+ 留字頭(厶)+ 乚,總計9畫。

來源

《抒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外物》中:“是以賢人不憤不啟,不忿不發,聖人不病,不痛快。”該詞組被引申為表達負面情感、抒發不滿的詞語。

繁體

《抒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抒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憤」字的部首有時寫作「忿」,在《康熙字典》中它的部首是「忄」,而「抒」的寫法則沒有明确的改變。

例句

- 我需要找一個方式來抒憤。 - 他通過寫日記抒發了内心的憤怒。

組詞

- 憤怒:表示強烈的憤怒或憤慨之情。 - 抒發:表達、發洩内心情感。

近義詞

- 發洩:釋放、宣洩負面情緒。 - 表達:陳述、傳達某種意思或情感。

反義詞

- 忍氣吞聲:忍受、壓抑内心情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