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霞杯。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一折:“咱日日醉霞觥,夜夜宿銀屏。” 明 謝谠 《四喜記·椿庭慶壽》:“香護鮫綃,翠點花鈿,堂前敬捧霞觥。”
根據多部詞典和文獻記載,“霞觥”是古代漢語中用于形容酒杯的雅稱,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xiá gōng(注音:ㄒㄧㄚˊ ㄍㄨㄥ)
結構:霞(上下結構,指雲霞)+ 觥(左右結構,古代酒器)
含義:代指華美的酒杯,常用于詩詞中描繪宴會或慶賀場景,帶有文學色彩。
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或《全元曲》等權威文獻查閱更多用例。若需完整引文,可參考(滬江詞典)和提供的詳細解析。
《霞觥》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中國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酒的玉器,通常在祭祀儀式中被用來承載祭品并奉獻給神靈。這是一種具有特殊紋飾和形狀的器物,被視為祭祀儀式中的重要象征之一。
《霞觥》這個詞的部首是雨(雨字頭),總筆畫數為21畫。
《霞觥》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詩經》中的《周南·關雎》一篇中:“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其中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中的“荇菜”就是指霞觥。在古代婚禮、祭祀及其他重要場合中,人們常常使用霞觥來示意美好與純潔。
霞觥的繁體字為「霞觥」,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而相對于現代漢字的「霞觥」,在古代常常寫作「霞觥」。
1. 在古代祭祀的儀式中,祭司手持着充滿美酒的霞觥,向神明獻上馨香的供品。
2. 現代人對于霞觥的理解多半停留在藝術品的層面上,而不再注重其實際功能。
1. 霞光:指太陽或月亮的光芒透過雲層或霧霭,形成美麗而耀眼的光線。
2. 觥籌:指對酒的禮器,即盛放酒的觥。
1. 觥籌:與霞觥功能相似,也是用來盛放酒的器物。
2. 觥陳:與霞觥意義相近,指保存多年的古代酒器,用于展示和品嘗陳年佳釀。
1. 空觞:與霞觥相對,指沒有酒的空器,象征無緣。
2. 酒杯:與霞觥形态不同,是一種普通的喝酒器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