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裹包的意思、裹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裹包的解释

(1).包裹;行李。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民之襦緼,为贼裹包;民之货钱,充贼囊橐。”

(2).包,包装。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生]如今安葬了未曾?[旦]把坟自造,土泥尽是我麻裙裹包。”

(3).包围。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听军声远号,看旌旗裹包,气昂昂,知是么么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裹包是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组合及权威词典释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用布、纸等材料将物品完全缠绕或覆盖起来,强调严密包裹的动作或状态。

例:端午节裹包粽子|用油纸裹包药材。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文言延伸义

古汉语中可表“包扎”“包裹”之意,常见于器物或伤口处理语境。

例:“以帛裹包其伤”(《金匮要略》)。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三、语义辨析

与近义词“包裹”相比,“裹包”更侧重缠绕式的密封行为,隐含防止散落或保护之意,现代多用于书面语及特定搭配(如食品制作、医药封装)。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权威文献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85页
  2. 《汉语大词典》第九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1293页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547页

网络扩展解释

“裹包”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分为现代包装术语和古代文献中的用法两类:

一、现代包装术语

  1. 定义
    裹包指用纸、塑料薄膜、铝箔、复合薄膜等柔性材料,将物品部分或大部分覆盖的包装方法。其核心特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且便于运输和销售,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品等领域。

  2. 分类
    根据形式可分为三种:

    • 折叠式:适用于方形或长方形物品,将材料紧贴物品后折叠端部包裹,是应用最广泛的方式。
    • 扭结式:通过扭结材料两端封口,常见于糖果等小型物品,分为单端和双端扭结。
    • 密封式:通过热封或粘合实现完全封闭,多用于需防潮、防氧化的产品。
  3. 特点与优势

    • 适应性强,可包装球形、圆柱形等不规则物品;
    • 提升产品美观度,便于陈列和携带;
    • 保护物品免受外界污染或物理损伤。

二、古代文献中的含义

  1. 包裹或行李
    明代唐顺之《谢赐银币表》中,“裹包”指被贼人掠夺的衣物行李。

  2. 包装或封存
    如《琵琶记》中“麻裙裹包”描述用布料包裹泥土筑坟的场景。

  3. 军事包围
    清代李渔作品提到“旌旗裹包”,形容军队包围敌方的状态。


三、现代应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包装技术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权威百科或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偕老便便餔醊茶竈抽丰床茵出岔从此倒噎气垫本奠雁电子层帝统豆甲蠹字发场光大饭资发始吠尨佛性高聪告文公牍贵僚憾恨喝报和从后图画样讳言頮浴浑个虎溪镜湖具君郡倅军灋考镜砾石屋面流火之乌马刍冥路蓦路人袍褂便人七辩齐唰唰群从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试着步儿收因种果疏道顺默耸叹帖子团结相浑贤言小床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