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外物》:“ 莊周 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後因以“監河”或“監河侯”泛指出貸錢物的人。 唐 杜甫 《奉贈蕭二十使君》詩:“監河受貸粟,一起轍中鱗。” 宋 陸遊 《莫笑銀杯小答喬太傅》詩:“會當拂衣歸故丘,代書貸粟監河侯。” 明 徐複祚 《投梭記·應聘》:“相公,你賦《長門》不媿 相如 ,貸監河真同 莊叟 。” 清 朱奕恂 《秋日雜感》詩:“監河賒許供江水,營室虛償貸聘錢。”
監河,漢語複合詞,由"監"與"河"兩個語素構成。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記載,該詞具有雙重含義:
一、官職職能角度 指古代負責河道監管的職官,始見于《周禮》河官體系。《周禮·夏官·司險》載"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其下屬官職中包含河道監察職能,可視為監河官職的早期形态。漢代設"河堤谒者"專司治河,唐代在工部水部司下設河渠署,均延續監河職能。
二、文學典故角度 典出《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此處"監河侯"為虛拟封號,代指掌管河道事務的官員。該典故通過莊子與監河侯的對話,揭示"涸轍之鲋"的哲學命題,成為後世文學創作常用典故。宋代《太平禦覽·資産部》引用此典時簡化為"監河"。
現代漢語中,"監河"一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和《莊子》典故引用。在河道治理領域,該詞已被"河務總督""水利監察"等現代職官名稱取代。北京大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建議,當代使用該詞時應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曆史官職與文學寓意。
“監河”是一個源自《莊子·外物》的典故,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典故來源
據《莊子·外物》記載,戰國時期莊子(莊周)家貧,曾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表面答應,卻以“待我收完封地稅金再借你三百金”為由推脫。莊子以“涸轍之鲋”(車轍中快幹死的魚)作喻,諷刺其虛僞。
本義與引申義
注意可能的誤解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監河”意為“監視河流”,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望文生義的結果。主流觀點仍以《莊子》典故為核心。
“監河”本質是文學隱喻,強調困境中求援的無奈與世态炎涼,而非字面意義的“監督河流”。如需進一步探讨,可查閱《莊子》原文或相關注釋。
阿殿包孕八象本誠本頭碧荷避弄敝帚自享不知所以差舛成敗興廢純金辭官錯綜瞪瞢吊辭發端詞鋒線斧節胳膊腕子寡助惛愚火盆柿迦梨迦家司記得盡氣就酒蠲邪蹶痿開警刻盭刳心來往連班靈用鄰私沒來由面染名學密山墨缞平峒器賄棄瓢耆壽耇老三曹三光三吏上年紀沈瞀説有鐵闆脫售微微了了握槊仙旌哓舌下潠田瞎子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