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後遂用“寥天”指道教所謂虛無之境,即太虛。 唐 宋之問 《使至嵩山題壁贈杜侯杜四詩》:“憶昔同攜手,山栖接二賢。笙歌入玄地,詩酒生寥天。” 唐 李白 《大庭庫》詩:“莫辨 陳 鄭 火,空霾 鄒 魯 煙。我來尋 梓慎 ,觀化入寥天。” 清 顧炎武 《前詩意有未盡再賦四章》:“性定自能潛福地,機忘真已入寥天。”
(2).遼闊的天空。 唐 姚月華 《怨詩》:“登臺北望煙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清 趙翼 《綿州刺史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安得金粟影接寥天長,玉毫光共素月皎。” 周6*恩6*來 《送蓬仙兄返裡有感》詩:“群鴉戀晚樹,孤雁入寥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寥天漢語 快速查詢。
“寥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源自《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郭象注解為“與天為一”,指人順應自然變化後達到的寂寥虛空境界,與宇宙本體融合。此用法多見于道家文獻,例如:
指廣闊、高遠的天空,常用于詩詞描寫,例如: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原文或唐宋詩詞集。
《寥天》是一種描寫天空晴朗明亮的美好景象的詞語。“寥”指的是稀少、空曠,而“天”指的是藍天。因此,《寥天》可以理解為天空稀疏明亮的意思。這個詞語常用于表達晴朗的天氣和明亮的日子。
《寥天》中的第一個字“寥”拆分為“宀”和“尞”兩個部首,共有13個筆畫。“宀”表示與房屋有關,“尞”表示清澈明亮的樣子。
《寥天》中的第二個字“天”是由一筆書寫而成的,表示天空。
《寥天》的繁體字為“寥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寥天》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1. 今天是個寥天,陽光明媚,心情格外愉悅。
2. 經過連日的雨水,終于迎來了一場寥天,大家紛紛出門曬太陽。
3. 當我擡頭仰望藍天時,看到了一片寥天,令人心曠神怡。
1. 寥寥:寥寥無幾,形容非常少。
2. 天寒地凍: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3. 明天:指明亮的天空。
1. 晴空:指天空晴朗明亮。
2. 明朗:指天空明亮無雲。
3. 晴天:表示天氣晴朗無雲。
1. 陰天:表示天空陰暗多雲。
2. 雨天:表示下雨的天氣。
3. 陰沉:指天氣陰暗、無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