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邑的意思、同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邑的解釋

同縣。《漢書·賈誼傳》:“ 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 李斯 同邑,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 元瑞 曾得祕本,後歸之同邑 章無逸 。” 翦伯贊 《中國史綱要》第九章第七節:“1876年,他執贽于同邑學者 朱次琦 門下,治 程 朱 兼及 陸 王 理學三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邑

指籍貫相同的人,即同鄉關系。古代“邑”為行政區劃單位(如縣、城鎮),故“同邑”強調來自同一地域的關聯性,常見于文言語境。

字源解析

文獻例證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張誠》載:“同邑有王相國者”,即以籍貫指代同鄉身份。此用法在方志、墓志銘中尤為常見,如“同邑進士某公”等表述。

權威參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同邑”的界定:“謂同一城邑或同籍貫”,并援引《史記》《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等史料佐證其曆史用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邑”的釋義;《辭源》(商務印書館)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同邑”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同邑(拼音:tóng yì)指同縣的人,即來自同一縣級行政區域的同鄉。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為常見,例如:

二、特定地名别稱

在福建地區,同邑是廈門市同安區的别稱。該地名源于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設置的“同安縣”,後經曆多次行政變更:

使用區别

  1. 曆史語境中多指“同縣”,如官員選拔、文人交往。
  2. 現代用法主要保留在地名别稱,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百寶囊薄室鄙狹癡獃出材醇酽從來丢眉丢眼非異人任分條析理輔援哥們锢溺火後岬嶱交逐吉佃王诘駁基因工程開除寇鄧誇闊粒食裡言不出,外言不入録爵麥丹蕈面谏名垂後世名家墨汁偶俪湓濞平宮頗類秋晖囚山取保候審人來瘋儒士山氣獸臣守戰司律銅版同源詞退黜托人翫世握别吳姬無了舞判匣匮仙誕襐饬銜指銷甲下坡歇斯底裡細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