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orn] 點綴,粉飾,潤色
(1).點綴,粉飾。《漢書·循吏傳序》:“三人皆儒者,通於世務,明習文法,以經術潤飾吏事,天子器之。” 宋 秦觀 《代賀王左丞啟》:“曉達吏方, 戴胄 旋更于二轄;潤飾儒術, 平津 即至于三公。”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七:“其于當世之弊,有不能正,則依違其間,稍加潤飾,以幸無禍。”
(2).猶潤色。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昔 丁敬禮 嘗作小文,使僕潤飾之。”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十一:“ 壇 與 祜 卷,欲其潤飾之。”《人民文學》1980年第3期:“什麼潤飾啊,簡直是大段大段另起爐竈地改寫。”參見“ 潤色 ”。
“潤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對文字或事物進行修飾、點綴,使其更完善或美觀。以下是詳細解釋:
潤色修飾
指對文字、文章進行加工,使其更流暢優美。例如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提到,丁敬禮曾請他“潤飾”小文。
點綴粉飾
廣義可指對事物進行美化或修飾,使其更符合特定需求。如《漢書》記載漢代儒者用經術“潤飾吏事”以提升政務水平。
曆史用例
現代應用
多用于文學創作、學術寫作或藝術領域,指精細修改或藝術加工。例如:“這篇論文需要進一步潤飾語言。”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查閱《漢書》《曹植集》等古籍,或參考現代詞典釋義。
潤飾,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潤飾一詞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水”和“饣”,其中“水”是指液體,而“饣”則是指與飲食相關的事物。潤飾的總體筆畫數為11畫。
潤飾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篇中。“蕩則不潤飾”,意思是當人們的内心蕩漾、思想暢達之時,就無需再去修飾外在的容貌或事物。從此以後,潤飾的含義逐漸擴展,不再局限于修飾外貌,還可以引申為修飾言行、裝飾環境等。
在繁體字中,潤飾的寫法為「潤飾」,保留了原始的水和饣兩個部首。盡管繁體字的使用逐漸減少,但在一些場合或者文化交流中,仍然能夠看到繁體字的存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潤飾的形态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西漢時期的鐘離塗将潤飾的書寫形式為「濡髹」,其中的“濡”意為潤濕,而“髹”則是指染色、裝飾。這種寫法更加強調了潤飾的裝飾性質。
例句:
1. 她細心地潤飾自己的妝容,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美麗動人。
2. 這幅畫經過精心潤飾後,色彩更加鮮豔,線條更加流暢。
組詞:
潤色、潤澤、潤滑、裝飾、修飾、修飾、美化
近義詞:
潤飾、美化、修飾
反義詞:
粗糙、簡陋、低劣、粗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