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辠的意思、得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辠的解釋

見“ 得罪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得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獲罪”或“得罪”。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表示“獲得”“遭到”的被動含義,此處引申為“遭受(懲罰)”。

  2. 古“罪”字。《說文解字·辛部》載:“辠,犯法也。從辛從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辠’似‘皇’字,改為‘罪’。”(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注:秦始皇因“辠”字形近“皇”,故改作“罪”,後世通用“罪”。

二、詞義解釋

三、古籍用例佐證

  1. 《周禮·秋官·大司寇》:

    “凡萬民之有罪過而未麗于法者……恥諸嘉石。”鄭玄注:“有過失而犯罪,未附于刑者。”(來源:鄭玄《周禮注》)

    說明:“有罪過”即“得辠”的典型表述。

  2. 《荀子·解蔽》:

    “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賢良退處而隱逃……此其所以喪九牧之地,而虛宗廟之國也。”楊倞注:“怨非,謂得辠于上。”(來源:王先謙《荀子集解》)


四、字形演變與規範

“辠”為“罪”的古字,漢代後逐漸被“罪”取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強調:“辠,今字‘罪’行而‘辠’廢矣。”(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現代漢語詞典(如《漢語大字典》)均以“罪”為正體收錄,但“得辠”作為曆史詞彙仍見于古籍研究。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真實有效,供進一步查證):

  1. 《說文解字》線上版:https://www.guoxuedashi.com/shuowen/
  2. 《漢書》原文數據庫:https://ctext.org/han-shu
  3. 《周禮注疏》電子文獻:https://ctext.org/rites-of-zhou
  4. 《荀子集解》掃描本:https://ctext.org/xunzi/jie-bi

網絡擴展解釋

“得辠”是“得罪”的異體寫法,屬于古漢語中的用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該寫法。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本義:指因言行不當招緻他人不滿或冒犯他人,如《說文解字》提到“得,行有所得也”,而“辠”通“罪”,合指因行為獲罪或冒犯。
  2. 現代對應:等同于“得罪”,表示使人不快或觸犯他人,例如“他無意中得辠了領導”(現代寫作“得罪”)。

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了解“得”字的多重含義(如dé、děi兩種讀音),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中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骜岸闆本學镖司務不成話倉敖赤鳳凰侈欲傳節綽綽出人意料督役惡煞官搨古貝貴勢鬼庭環眺會試踐盤谏鼙醮薦假植積困金科玉篆蠲銷客況口水睽眠堀虛撈撈搭搭了盡樂居療窮麟書林塢龍豆淪藹賣亂麥收悶聲鳥羅撇蘭破亮鋪寫清朗軟工僧供摻袂水魚松嘴素羅速藻貼席通過拖杷握兩手汗武職象意嫌惡笑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