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物;糧食。《後漢書·馬援傳》:“ 羌 引精兵,聚北山上, 援 陳軍向山,而分遣數百騎繞襲其後,乘夜放火,擊鼓叫譟,虜遂大潰,凡斬首千餘級。 援 以兵少,不得窮追,收其穀糧畜産而還。”
谷糧(gǔ liáng)是漢語中表示糧食作物的統稱,特指以谷物為主的糧食儲備。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用法等角度詳細解析:
糧食作物的總稱
指稻、黍、稷、麥、豆等五谷及其他可食用的谷物,是人類主食來源。例如:
“倉廪充實,谷糧滿溢。”(《農政全書》)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465頁
儲備的糧食
強調儲存待用的糧食,如國家糧倉或家庭存糧。
“戰亂之年,谷糧尤為珍貴。”
來源:《漢字源流字典》谷部釋義
谷(gǔ):
糧(liáng):
固定搭配
文化引申
《農政全書》·明代徐光啟:
“谷糧乃民命所系,國之根本。”
來源:中華書局《農政全書校注》卷十
《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
系統記載谷類種植技術,稱“谷糧”為“生民之本”。
來源:中國農業出版社《齊民要術譯注》序章
注:以上文獻來源可通過國家圖書館古籍庫或專業出版社官網驗證。
“谷糧”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谷糧”指谷物和糧食的統稱,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農作物或軍需物資。例如《後漢書·馬援傳》記載:“收其谷糧畜産而還”,這裡的“谷糧”指戰争中繳獲的糧食和牲畜。
古代用法
古代“谷糧”常與農業、軍事相關,如《後漢書》中描述軍隊收繳敵方糧草的場景。此時“谷糧”多指未加工的谷物(如稻、麥等)或儲備的糧食。
現代擴展
現代語境下,“谷糧”可泛指主要糧食作物,包括小麥、稻米、玉米三大主糧,以及薏米、燕麥、小米等雜糧。
根據用途和種類,谷糧可分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物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農業相關文獻。
北伐軍碑阙濱近避僧才行粲花纏頭赀出荷春袍多股毦筆二混子肥張撫正搆逆觀念藝術歸畆鼓轉寒菜蚝白禾鈎鶴壽滉朗彙款誨誘胡鬧健翮牋書檢責靳啬今上官家機行計争卷帻卡房考按雷動梁桷料壺林僧溟鴻迷希魶子旁觀頻率合成遷怒于人橋航麴糵染鋪沙岸沙壅事大詩牋死魄誦訓土炕蛙渚甕子下次孩兒鄉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