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桂尊 ”。亦作“ 桂罇 ”。對酒器的美稱。《南齊書·樂志》:“桂樽既滌,瑤俎既薰。”《梁書·皇後傳·高祖丁貴嫔》:“菆塗既啟,桂罇虛凝。” 唐 駱賓王 《秋日餞尹大往京》詩序:“ 薛六郎 四海情深,飛桂尊而舉白。” 唐 白居易 《題贈鄭秘書徵君石溝溪隱居》詩:“蕙帳夜瑟淡,桂樽春酒濃。”
“桂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構成
“桂”指桂樹或桂花,象征高雅與芬芳;“樽”是古代盛酒的器皿。組合後,原指裝飾桂花的酒器,後引申為對酒器的美稱。
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中,“桂樽”也代指美酒佳釀,強調酒質醇厚、香氣馥郁。
古代詩文
如《南齊書·樂志》載“桂樽既滌,瑤俎既薰”,唐代白居易詩句“桂樽春酒濃”,均以“桂樽”指代酒器或酒宴中的雅緻意象。
文化象征
常用于詩詞、禮儀場合,體現古人對飲酒器皿與酒品的美學追求。
總結來看,“桂樽”既可指代精美的酒器,也可借喻美酒,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其用法多見于古典文學,承載着傳統文化中對雅緻生活的描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