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誅的意思、诘誅的詳細解釋
诘誅的解釋
問罪并懲罰。《禮記·月令》:“﹝孟秋之月﹞詰誅暴慢,以明好惡。” 鄭玄 注:“詰,謂問其罪,窮治之也。” 唐 元稹 《苦雨》詩:“自顧方濩落,安能相詰誅?”
詞語分解
- 诘的解釋 诘 (詰) é 追問:反诘。盤诘。诘究。 譴責,問罪:诘責。诘讓。诘難(刵 )。 诘 (詰) í 〔诘屈〕曲折。亦作“佶屈”。 〔诘屈聱牙〕(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诘朝( (詰)乷 )〕早晨,亦指
- 誅的解釋 誅 (誅) ū 把罪人殺死:害民者誅。誅滅。誅鋤。誅戮。伏誅。 責罰:誅意(不問罪行,隻根據其用心訛定罪狀)。口誅筆伐。 責求:誅求無已(一味索取,沒有止境)。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诘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對錯誤言行進行批評、駁斥,并追究責任或施以懲罰。其中“诘”意為質問、查究,“誅”則包含譴責、懲罰之意。
二、詳細解釋
-
批評與駁斥
現代語境中,“诘誅”更側重對錯誤言行的揭露和批判,強調通過質問和邏輯反駁來糾正謬誤。
-
問罪與懲罰
古代文獻中,“诘誅”常與法律或道德懲戒關聯。如《禮記·月令》提到“诘誅暴慢”,鄭玄注解為“問其罪,窮治之”,即徹底追究罪行并懲罰。
三、使用場景
- 文學與曆史:多用于描述對不端行為的嚴肅處理,如唐代元稹詩句“安能相诘誅”。
- 現代語境:可引申為對錯誤觀點或行為的理性批判,但實際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學術或書面表達。
四、補充說明
- 與“誅诘”的區别:兩者含義相近,但“诘誅”更強調先質問後懲處的過程,而“誅诘”可能側重懲罰性責問。
- 權威性差異: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側重“批評駁斥”,而古籍注解(如《禮記》)更強調“問罪懲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诘誅
《诘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對錯誤、假冒、不實之事進行批駁、揭露和駁斥,是指用言辭或邏輯推理來駁斥謬誤。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讠讠
筆畫數:17畫
來源
《诘誅》一詞來源于《論語·子罕》中的一句話:“不诘,不覣,不慐,不慙。”意思是“不同斥責”, 後來演化為“诘責”、“駁斥”之意。
繁體
繁體字為:譏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為「詰責」。
例句
他诘誅了對方提出的荒謬理論。
經過诘誅,他的錯誤觀點終于被澄清了。
組詞
诘問、批诘、質诘。
近義詞
駁斥、批駁、批判。
反義詞
附和、認同、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