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桃的梵語音譯。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胡桃》:“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 羌 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或作核桃。梵書名‘播羅絲’。”
“播羅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來源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基本定義
“播羅絲”是胡桃(即核桃)的梵語音譯詞。該詞源自梵語,通過音譯進入漢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對核桃的稱呼。
詞源與文獻依據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二·胡桃》中記載:“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梵書名‘播羅絲’。”。此處說明“播羅絲”是梵語中對胡桃的命名,并解釋了其形态特征。
語言結構分析
詞語由“播”“羅”“絲”三字組成,屬于音譯外來詞,無實際漢字字義關聯,僅表音功能。
現代使用與關聯
現代漢語中,“播羅絲”已不常用,多被“胡桃”或“核桃”替代,但在研究古籍或梵漢翻譯時仍可能涉及。
若需進一步了解梵語詞彙演變或《本草綱目》相關内容,可參考上述來源的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