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風的意思、道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風的解釋

(1).道德風操。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序》:“於昔 安公 ,道風允被。” 南朝 梁武帝 《罷鳳凰禦書诏》:“朕君臨南面,道風蓋闕,嘉祥時至,為媿已多。” 宋 宋祁 《賜皇弟允迪讓恩命不允批答》:“朝渙既頒,何執常謙,欲遂素守,道風雖亮,允令難稽。”

(2).謂超凡脫俗的風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三·慧持》:“ 遠 , 持 兄弟也。綽綽焉,信有道風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予坐客未識司直者,見其蓬髩電目,面作松鱗,癭處頷左……已而道風披揚,緒論亹出。”

(3).謂諸凡道家之教義及其生活實踐等。 南朝 宋 朱廣之 《谘顧道士<夷夏論>書》:“僕夙漸法化,晚味道風,常以崇空貴無,宗趣一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道風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道風(dào fēng)是漢語中兼具哲學意蘊與宗教色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該詞由“道”與“風”構成意象疊加。《漢語大詞典》将“道風”定義為“道德風範”,特指修行者通過實踐道家或道教教義所形成的精神品格,如《南史·隱逸傳》載“道風既暢,德化彌煖”即強調修道者的德行影響力。

二、宗教與文化延伸

  1. 道教術語

    道教典籍中,“道風”指代修行者持戒精進、弘揚教義的行為準則。任繼愈《中國道教史》指出,全真派提倡“以清靜為宗,以道風為本”,此處強調修煉者需遵循教規、保持身心純淨。

  2. 哲學意涵

    在道家哲學體系中,“道風”被引申為自然規律的運行态勢。陳鼓應《道家思想新論》認為,《莊子·齊物論》中“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可解讀為“道風鼓動萬物而無聲”的宇宙觀。

  3. 民俗意象

    民間常以“道風仙骨”形容超凡脫俗的氣質,如《中國民俗文化大觀》記載,傳統戲曲中道人角色通過服飾儀态展現“道風”,象征對世俗羁絆的超越。

網絡擴展解釋

“道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1. 道德風操
    指個人的品德修養和節操風範。例如南朝謝靈運在《廬山慧遠法師序》中提到“道風允被”,即贊美高僧的道德教化影響深遠。

  2. 超凡脫俗的風貌
    形容脫離世俗、清雅高潔的氣質。南朝梁代慧皎《高僧傳》評價慧遠、慧持兄弟“綽綽焉,信有道風矣”,即描述其超然物外的風姿。

  3. 道家思想與實踐
    廣義涵蓋道家的教義、修行方式及生活實踐。如南朝朱廣之《谘顧道士書》提及“晚味道風”,指晚年體悟道家思想。


詞源與擴展

建議結合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文獻進一步了解詳細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拔薤不拘小節創論翠虬麤奘盜夥大清早點紙節刁蠻笃勵杜母惡詫阿膠反巵紛冗花會華胥湔澣進化激使瘠形舉兵決不待時刻絲牢酒廉陛涼餅绺鬏龍眉龍台喽羅駱驿漫應慢愚謀筮罴褥譜制喬裝清班頃息期思七香車羣聽人戶設渡升汰螫噬詩韻逝止水至清則無魚倏閃司事踏腳闆田鼓體無完皮托慕晚老公文學語言卧處小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