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微兆的意思、微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微兆的解釋

微小的征兆。《易·繫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晉 韓康伯 注》:“合抱之木,起於毫末;吉兇之彰,始於微兆。故為吉之先見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微兆"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指極其細微的征兆或迹象,常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初期難以察覺的苗頭或預示。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溯源

    “微兆”由“微”與“兆”複合而成:

    • 微:《說文解字》釋為“隱行也”,引申為細小、隱匿(《康熙字典·寅集下·彳部》);
    • 兆:《說文解字》注“灼龜坼也”,原指占卜的裂紋,後泛指事物萌發的預兆(《康熙字典·子集上·兒部》)。

      二者結合,指潛藏未顯的細小征兆,強調迹象的隱蔽性與初始性。

  2. 語義特征

    該詞突出兩種特質:

    • 細微性:如“星火微兆”形容萌芽狀态的微弱迹象;
    • 預示性:如“見微兆而知興替”體現由小見大的洞察邏輯(參考王念孫《廣雅疏證》對關聯詞義的訓釋)。

二、典籍用例與權威佐證

  1. 古代文獻

    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論及:“事變之萌,必有微兆”,強調曆史事件發生前必存在細微前兆。此用法印證了該詞用于描述事物發展的潛伏階段。

  2. 現代工具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4247頁明确收錄“微兆”詞條,釋義為:“細微的征兆”,并引《朱子語類》“理之微兆”為例證,體現其在哲學語境中描述抽象規律的初現。


三、語義關聯與使用場景


結論:“微兆”作為漢語精密表達的代表性詞彙,承載着傳統文化中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觀察,其價值在于強調對隱性信息的敏銳辨識,為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提供精準的語言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

“微兆”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含義
“微兆”指微小的迹象或征兆,常用來描述事物發展初期不易察覺的苗頭。例如,《易·系辭下》中提到的“幾者動之微”,即強調細微變化對吉兇的預示作用。

2. 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韓康伯對《易經》的注解:“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吉兇之彰,始于微兆。” 這一比喻說明重大事件往往起源于微小迹象,強調觀察細微變化的重要性。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中,描述以下兩種情況:

4. 結構解析
詞語由“微”(細小)和“兆”(預兆)組成,屬并列結構,直接體現“細小預兆”的核心含義。

5. 近義擴展
類似表達包括“端倪”“先兆”等,但“微兆”更強調征兆的隱蔽性和初期性。


若需具體用例或更多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及查字典的詳細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标叉壁裡安柱才峰蛏腸戳點除替辭疾篡奪德法地埒發卡馥芬福事割青顧家寒舍後矩回軍互濟婚戚忽驟假繼徼幸計車戒期妓航激劇經緯儀嵇散久道距閉舉籍開鋪可靠冷燙量材路弓録貼渺湎冥火密植牛疫鵬雕屏處清勁锓木琴台弱本強末山水弄失箸說清話蜀犬司更卒隨夷泰乙頭面禮足五時雞小登科屑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