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學的意思、散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學的解釋

[classes are over] 〈方〉∶放學

今天散學很早

詳細解釋

放學。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府職掌紀略》:“讀書官人,有年少貪睡者,散學時,人叫不起,遂鎖在内。”《紅樓夢》第八四回:“你今兒怎麼這早晚才散學?”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學校既然不必按時上課,其餘的時間我們還得想幾件事情來消磨,到下午三點才能散學。”

私塾。《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便是家裡有個孩子,從散學裡下了學,也得朝着佛爺作那個揖。”指私立學校。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三:“他們租了一間租界外的舊公館在開散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散學"是由"散"與"學"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一、指結束課程的教學活動。該用法可追溯至古代教育制度,《禮記·學記》記載"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其中"退息"即包含散學之意。現代多用于方言表述,如江淮官話區至今保留"散學鈴"的說法。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将其釋義為"放學,課業結束"。

二、指解散學術機構或終止辦學。此義項見于曆史文獻,《宋史·選舉志》載:"诏罷州縣學三舍法,散學官弟子員"。中華書局點校本注解說此處的"散學"特指解散官方教育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收錄該詞條時,特别标注其作為曆史術語的使用範疇。

需要說明的是,在普通話規範用法中,"放學"已取代"散學"成為标準表述,但該詞仍活躍于文學創作領域。魯迅在短篇小說《懷舊》中寫道:"散學時,夕陽已在泥牆頭",此處通過方言詞的使用增強場景真實感,該例證被收入《魯迅作品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散學”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1. 放學(方言用法) 指學校結束一天的教學活動,學生離校回家。此含義在古籍和現代文學中均有體現:

    • 清·高鼎《村居》詩:“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 《紅樓夢》第八四回:“你今兒怎麼這早晚才散學?”
    • 現代用法如沈從文自傳中描述“下午三點才能散學”。
  2. 零散學習(引申含義) 指缺乏系統性的學習方式,常見于教育相關讨論中。例如:

    • 現代遠程教育被描述為“分散學習”,強調與傳統系統化教育的對比。
    • 成語用法中批評“學習内容不完整、無條理”。

注意:方言中“放學”為最常用含義,而“零散學習”多為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用法。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白淨百齡眉壽白衣拌種壁宮畢命匕箸不直一文暢爽朝霜棰杖躇峙村娃大锉碓大氐道録凋殘頂踵诋谮笃素二話沒說風口風絮風汛覆蕉公分管線國仗瀚海化淳奸譽稭稈雞毛蒜皮驚飊撅竪铿拊課議枯凋昆苗來得及理路買骨蠻珍眉歡眼笑眉诩跑馬觀花蚍蜉酒草皮幹前挽後推惸孤窮技起田入殓生姜樹上生稅喪填字謎王宮婉婉無謂銷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