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谏的意思、司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谏的解釋

官名。《周禮》地官之屬。主管督察吏民過失,選拔人才。 唐 門下省的谏官,有補阙、拾遺。 宋太宗 端拱 初改補阙為左右司谏,掌諷谕規谏。 元 以後廢。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谏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職能和設置隨朝代演變有所不同,具體釋義如下:

一、起源與基本職能

始見于《周禮》記載,屬地官系統,主要職責包括:

  1. 督察吏民過失:負責監察官員和民衆的行為規範
  2. 選拔人才:發掘推薦有才能者參與國事

二、曆史沿革

三、職能擴展

除基本監察職能外,還涉及考核地方治理成效(如鄉裡治績評定),并承擔道德教化職責

四、地位變遷

作為谏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級在不同朝代有所浮動,宋代時左右司谏為從七品官職,較唐代補阙(從七品上)地位略有下降。

該官職在元代廢止後,監察職能被禦史台等機構取代。欲了解完整沿革,可參考《文獻通考·職官四》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司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制,指的是批評和規勸君主的職位。司谏官員負責向君主提出忠告、批評和建議,以維護國家政治的穩定和君主的權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司谏》的部首為「口」(kǒu)和「讠」(yán)。《司谏》一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司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官員分為三等九品。司谏是九品中的第六品,是負責批評皇帝政策的最高職位。

繁體

《司谏》的繁體字為「司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司谏》的漢字通常采用篆書的字體形式。

例句

1. 司谏官在朝廷建言,促使君主制定更好的政策。

2. 這位司谏官敢于直言,使君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組詞

1. 司法:法院和刑事*********門的簡稱,負責審判和制定法律。

2. 谏诤:指對君主或上級提出忠告和批評。

近義詞

谏言、規勸、批評。

反義詞

谄谀、奉承、阿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